《老师好美》读后感

时间:2023-10-26 11:04:41
《老师好美》读后感

《老师好美》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好美》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好美》读后感1

这个不到一个月的寒假,我终于把严歌苓女士的新作《老师好美》看完了,“终于”因为故事描述的如此痛心,不忍心看下去,但同时也不得不叹服作者平和的心境、非常的耐心和细腻的笔触。

“我想写‘世界所缺的那本书’”作家严歌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好像这不是第一次用颠覆这个词来宣传我的新小说了。上次是《陆犯焉识》,也在书的封面上印了“转型之作”之类的字样。所谓转型和颠覆,都不是作为作家的我考虑的因素,我只求有所突破。在我决定写每一部小说之前,我总是要想写它的意义何在。记得我在哥伦比亚艺术学院读书的时候,教我们欧洲小说经典的老师——一个俄国人问我们:什么让你们认为世界单就缺你们写的这本书?每天印刷机会印出成千上万的书籍,很多都默默登上书店书架,不几天又被默默撤下,什么使你们认为有必要把你们的书写出来呢?”他这个提问我记住了,在以后写每一本书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世界单缺你这本书吗?假如我自己的回答是肯定的:“是的,缺我这本书。”那么我就会着手去写。颠覆也好,转型也好,无非是人们认为它不完全在我过去的题材或创作形式系统里。”

故事其实并不复杂:36岁的优秀而负责的语文老师丁佳心,担任了1班的班主任,班上转来一个富二代学生刘畅,他和本班一个贫困而优秀的学生邵天一都浓烈而真诚地爱上了自己的丁老师;爱不能分享,爱难以自抑,于是前者手刃了后者;一时舆论哗然,丁老师成了众矢之的,她受人报复后放弃了自救。情节并不复杂,但作者却铺衍成235千字的长篇,且富有层次而饶有情趣。

我格外喜欢其中的两个词:“膨胀”和“迷醉感”,这是属于青少年和成年之间那段模糊的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在成熟,但是缺乏正确引导,他们不能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感,打架,甚至像刘畅杀了邵天一那样,那个时刻他不能清醒的认识到他在做多么严重的事情,他只是在找一个宣泄情感的方式。在刘畅的世界里,那个时期,就是最重要的,丁佳心就是天大的事,他无法忍受邵天一纠缠她,霸占她,言语侮辱她,那也算一种语言暴力吧。还有“模拟”,并不是说他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不分,我感觉更多是迷茫,不确定,寻找退路。但和生活都没有模拟或彩排的机会。

大概是三百页左右,有一处情节是丁佳心带女儿吃快餐,女儿提出下去买东西,她问女儿有钱么,女儿站在楼梯口说有。她看着只有小小的女儿长相清秀,气质不群,觉得当妈的是不配有这么个女儿的。简单的一处,看哭了我。

《老师好美》读后感2

作者笔下的现实生活中的普通男子。出生在父母双双下岗的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也是比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大多数下岗职工的代表,总是抱怨社会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社会在进步,而他们却永远只是原地踏步,把所有的希望寄予在别人身上,同时也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寄希望于孩子。所以给自己唯一的独子取名天一,承载着父母的期许,同时看到父母的生活境况,压力山大的高二学生,很是鄙视父母的生活态度,在上特别努力,可精神生活却贫乏,心理严重自卑,爱慕虚荣,少年老成,长期失眠无人帮助,在父母那儿的不到的关心与照顾,在老师那得到了,像所有世俗的男子一样,只有占有才是真正拥有,于是师生的不伦发生了。生命却在他18岁前戛然而止!

刘畅——作者笔下的柏拉图式的男子。富二代的代表,物质生活是丰富了,吃穿不愁,可内心空虚,严重缺乏家庭温暖,曾沉溺于网络游戏,在虚幻的网络游戏中发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老师的细心照顾,仿佛得到一切,为了老师的幸福,敢于做任何事情,出于妒忌,曾希望老师嫁给条件优渥的失婚老男人。毕竟心智年轻,在成年礼后,一时冲动,杀了天一。

丁老师——作者笔下有瑕疵的好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很认真负责,为了照顾好学生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寄宿,就像所有母亲一样,对于弱小的有缺失的学生,会给予更多的帮助,然而殊不知,高中的孩子心里生理都已成熟,看来我们的丁老师也是单纯的人。当然,丁老师诚然也是一个成熟的女人,离异多年的女子,独自抚养幼女,时间精力毕竟有限,若不是有着父母在经济上的帮衬,估计难以为继,可精神上是孤独的',所以,她也曾幻想过与刘畅的未来,她最是喜欢刘畅的干净!与天一的不伦,既是需求但也是被迫。现实生活中怎能容的下这种瑕疵,丁老师最后是死在祭拜天一回程的路上,被天一父母的徒弟重伤致死,当然,丁老师自己也放弃了生的希望。看到此,我也唏嘘不已,泪流不止。

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这不是我说的,这是马克吐温说的。

《老师好美》读后感3

一本书里往往缩影了一个世界,就让这位xx年的美丽小编带我们进入一个缩影的世界

初识严歌苓,还是在高中。那时唯一坚持下来的课外读物就是一月一本的《小说月报》,偶然读了严的一篇同性恋题材的小说,竟然发现过了许久,小说里的人物形象留在脑海里的记忆不减反增,即使是十几年后的今天,依然栩栩如生。自这开始关注严歌苓,逢新书就买,逢新文章必读。

上学的时候最喜欢看小说,官方解释小说的意义在于通过人物描写凸显一个时代的特征。按着这个“意义”写过几篇不疼不痒的小说,直到读到严的小说,原先的架构轰然倒塌,小说描写的就是人物,作者通过小说人物的描写与在心理上有共性的读者达成共鸣。恍然大悟,其实文学俨然是艺术的一种,与音乐、图画一样,只是通过不同的介质表达创作者的观点而已。

翻看严的简介,哥伦比亚大学文学专业毕业,主修过心理学。遂感慨,幸亏去了米国,才成就了有如此文笔的严。不想长篇大论中美异同,只就单个个体而言,或许对于追求个人精神层面较为看中的人们,还是去米国生存更舒适些。

《老师好美》这书看了好久,这应该是本纪实体的书,因为对于书中描写的师生三角恋,分明记得曾轰动过国内各大媒体。之前也读过别的大作家写的类似文章,不得不承认严的文笔越加纯熟了,不停切换主体的大量心理描写,即使读起来,也如身临其境般的压抑焦虑,各种虐心就像毒药一样,读起来难受,不读更难受。

读严的文章,经常会挑战自己已然成形的价值观,会经常忍不住问自己,“确定原来认为对的事情,就真的是正确的吗?”

有些文字,关乎人性。这一领域的探索,在信仰缺失、道德底线逐渐模糊的当代,甚显可贵。自以为什么都懂的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相信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将会持续整个人生。

四十而不惑,这“不惑”恐怕并不是不困惑,而是貌似看透所有,却又连自己都看不透的困惑。

深度思考,简单生活,心里给自己留块净土,无害生活,恐怕也是当前能做的极致了。

《《老师好美》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