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集合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活着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活着读后感1人为什么而活着?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个众说纷纭而没有结论的话题。但是,我却觉得作者余华说的更有道理。
余华这样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贵的妻子家珍,她对人活着的意义看的明白清楚。她告诉福贵说:“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福分,只求每年都给你做一双新鞋”。这不是对余华这种“活的哲理”的最好诠释吗?活着就是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
我想起了司马迁的活着。司马迁为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被汉武帝刘彻施以宫刑。这对司马迁来说是奇耻大辱,司马迁说:“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在,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司马迁也多次的想到过死,但他还是活了下来,并且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以后,很多书中说司马迁是为了立书扬名,彪炳史册,从而比汉武帝活的更长。还有的说是为了和汉武帝做暗地里较量,你想让我死,我偏活下去。这些说法总让人觉得有点差强人意。我现在觉得,实际上司马迁的活,也是生命自身的要求所致,写《史记》只是一种自己活下去的寄托。
当今著名的作家史铁生,年轻时因一次意外,双腿残疾。以后又患了肾衰竭。每周要做三次透析,别人问他你的职业是什么,他风趣的回答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搞点创作。他每次做透析之后,贫血、缺氧、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呼吸不顺。但他仍然活的非常快乐。他在《我与地坛》中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它还说:活着是自己的一种选择,既然选择了活着,为什么还要痛苦的活着!
活着是艰难的,生存是充满苦难的,正是这些许许多多伟大的、平凡的人物,使我们透过泪水观察到了微笑,通过苦难来体会到了生存!
活着读后感2放暑假前在学校图书馆借了几本书,最近天太热,刚好在家啃书,利用了三天时间看完了余华的《活着》,请原谅我在书中划了一些我认为经典的句子。
趁现在有空闲时间,来写写自己的一点感想。六十年动荡造就了福贵悲惨的一生,一次次遭受厄运的打击,令人无法喘息,而他却一次次选择坚强的活着。第一次厄运是他儿子有庆的死,一个五年级学生,多么鲜活的生命,却在一次义务献血时,出现医疗事故而死亡。
第二次厄运是他女儿凤霞的死,凤霞是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却因为一次高烧变成了聋哑人,她的人生在遇到偏头二喜后有了转机,她得到了二喜的宠爱,生孩子之前的那段时光她是幸福的,可幸福的时光太短暂了,最终她的生命在生孩子时由于大出血嘎然而止。
可是厄运并没有因此而结束,紧接着是身患软骨症一直卧床不起的妻子家珍去世,这时这个家只剩下福贵,二喜,还有年幼的外孙苦根(因他一出生就没有了妈,爸爸又是个孤儿,他的命很苦,因此而得名)。总以为厄运不会再找上门来,可接踵而至的又是亲人的离去,二喜在一次外出搬运时被水泥板砸中而身亡。原本圆满的家庭却只剩福贵和苦根祖孙俩孤苦相依。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简单,而简单便也是一种幸福,但好景不长……
那一年,苦根他才七岁,因为孩子生病了,福贵心疼他,于是鲜少地给孩子煮了一大盆豆子,结果孩子由于过度食用而撑死了,“是我,我害死了苦根,我是老湖涂。”他守着老月独自忏悔。从此,他便自己活着,也只能自己活着,在“福贵”这只老牛的陪伴下孤独的活着。
到此故事也就讲完了,真不知道福贵凭啥勇气活到最后?黄昏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福贵守着时光如住常般活着,然后无惧地老去,原来,《活着》便是最好的幸运,活着就是生命的体验,迹是最大的勇气!
活着读后感3“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灾难、无聊和平庸。
——余华《活着》自序
这是一个不同往日的假期,新型冠状病毒肆意横行的假期,我看到了生死穿行的病人和无畏逆行的白衣天使,这使我深深的触动。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带着疑问我拜读了余华老师的作品《活着》。
活着是为了什么,或许我们许多人一生都在刻苦的思考这个问题,但真正理解的也不过是寥寥几个,余华借福贵的经历告诉我们活着就是一份信念,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热爱生活。
《活着》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向我们诉说富贵的悲惨经历,年轻时他曾败落家产,不思进取,他也曾在炮火下体验生活的艰辛,才终于明白家的温暖。当身边一位位亲人的逝去,他才悔恨。只剩下最后的夕阳下那老人与老牛依偎的背影,最后老牛也走了。“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的无奈或许是他对生命最好的诠释。如果你用心感受,你会发现他的悲惨经历中仍然有失而复得的喜悦与欢乐,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曾让他欣喜万分。在明白一切终究回不去了之后,他依然说”回去了,就得好好活着。“他的人生态度,令我敬佩,他永远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一个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别人的看法。人是为自己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这是福贵的信念,也是《活着》最打动人心的一句话。
导演常凯一家四口染病去世,可他的妻子仍在坚强地与病毒抗争,努力活着。29岁的彭银华医生殉职了,他怀孕六个月的妻子还活着,在不久的将来会产下他们的孩子。死者已以,生者如斯。在这一场浩劫面前,也许只有强迫自己接受事实,才能坚定性念好好活着。无论生活有多么打击,请不要忘记明天的太阳。
只有经历了生死离别,才会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不畏将来,不念过往,活着真好。此为读《活着》的现实意义。
活着读后感4阅读《活着》其实就是随着福贵走在洒满盐的路上,习惯于接受失望,等时间淡了悲伤,苍凉难耐吗?尽是人生。有很多的读者都把《活着》奉为最好看的书,甚至于定义为“最好看,没有之一”。
这并非没有道理,年少轻狂时的放纵不羁到家产败光之后的落魄凄惨,这样大起大落的人生失望吧。
更为失望的啊,父亲是在接受不了风光无限的家一夜之间沦落,自杀而死,失望吧。一个家的支柱没了。
然后,母亲一生几乎未下地干活,就因为福贵的作孽,在年老迟暮之际迈着颤颤巍巍的步子一点一点地做活,然后患病,却是没有钱,失望吧。
然后,因为女儿生病去城内请医生却被抓去充兵,几年未归,生活在随时被从天而降战场上,失望吧。
好不容易回到家了,儿女不识。女儿因生病再也无法开口说话, ……此处隐藏5819个字……的钱都都赌光了,那时的福贵还不知道挣钱的不易,当赌完所有的钱财时,福贵的爹死了,娘病了,福贵才真正体会到活着的意义。福贵变了,在国军遭到攻击的时候,福贵活了下来,为了活下来福贵也是遇到很多的不幸,家珍生下了凤霞,当福贵回来的时候,凤霞已经会说话了。后来家珍又生下有庆,有庆给别人输血时,生生的被输死了,有庆的死对福贵的打击很大,但是福贵依然选择活下去。家珍病了,病的越来越严重,可后来又渐渐的好起来,福贵的日子也慢慢的好起来了,但是凤霞又因生孩子大出血死去了,家中只剩下二喜、苦根、福贵,但好景不长,二喜又被压死了,苦根吃豆子太多撑死了,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人了,但是还是没有放弃生活,坚持活了下去。
福贵这一生应该说是幸运的。因为经历了中国多次的大变动,他都活了下来,同样,他也是悲惨的,亲人们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但是他心中依然选择活着,没有放弃希望。《活着》结束时说: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的东西。福贵可以说就是一个英雄,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当时的社会局势动荡,可福贵的一直坚信活着、乐观的活着,这就是活着的意义。《活着》告诉人们的就是福贵的那种精神吧。
《活着》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坚强的活下去吧,并且乐观的活着,快乐的活着,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只要快乐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活着,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只要快乐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活着读后感131、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正如短片中的老人,哪怕家人都先离他而去,可是他依然对这个世界抱着善意与美好。用爱打动了两位城市主人公的心。)
2、福贵的一生,苦难的一生。福贵一生面对了七次亲人的去世,最后只剩余自己和老黄牛相依为命。其中有生命中的意外,也有生老病死的必然。
3、有庆的死
有庆意外的死亡藏着让人憎恶的必然。整个过程中,他们不是医生和护士在抽血,而是上位者与弄权者无情残忍地吸血。有庆明明多次表现出了不正常的症状,然而医院里的人全都视而不见,他们眼里只有“县长的女人”,自然地,一个十三岁孩子生命的凋零在他们眼中,只是一场闹剧,正如那个没怎么当回事的医生,也只骂了一声抽血的“你真是胡闹”,就又跑回去救县长的女人了。
4、生活而不是幸存?大多数人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福贵,都觉得福贵是幸存的。但作者用第一人称,也就是福贵自己来讲述他的经历,这时的他不再是别人眼里苦难的幸存者,而是富有经历的拥有者。
5、余华曾说过,长期以来,我的作品都是源于和现实的那一层紧张关系。我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现实紧紧控制,正因为此,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一个愤怒和冷漠的作家。而在活着中他又是怎样与自己和解,体现温情的呢?
6、命运无常,制造无尽苦难。福贵觉得的幸福,可能就是父母全力相助,妻子不离不弃,孩子孝顺懂事吧。
7、正是那点点滴滴的温情缓解了苦难。福贵,在温情中默默地受难。作家的悲悯情怀,也在活着中体现。温情,使文章不再充满苦难与死亡的寒凉,缓和了那种无奈与压抑,让我们能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以笑的方式哭”,不至于太绝望。人是为人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其他事物而活着。
活着读后感14《活着就是幸福》分上、下两册,是生命的读本。简洁、淡雅,以白色为基调的封面给人以清爽之感,翩翩起舞的蝴蝶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舞动,淡墨妆点的写意画使人浮想联翩,亦真亦幻,而右上角大大的“幸福”二字倍受瞩目。封底依然是那句彰显生命教育核心的话语——“以生命启迪生命,以生命润泽生命。”全书有36个章节,由200多篇文章组合而成,而每个章节的最后都有“经典阐释”一栏。因为不是长篇小说,一个个的小故事很适合我们利用零星的时间来阅读,也可以减少阅读带来的疲劳感。
我看书喜欢先看目录,总觉得这里是全书的精华和重点,也喜欢由题目去猜测文章的内容,一旦与自己的想法相去不远就有一种成功感,如若不然便会细细品味,一个有吸引力的题目往往会引诱我去一探究竟,而这里的每一个题目都有着无限的诱惑力,如“生命是一个奇迹”、“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等待生活”、“活着,其实有很多方式”……还有许许多多名人的作品,如:陶行知、冰心、林语堂、安徒生、泰戈尔、屠格涅夫……这么多名人汇聚一堂,让我应接不暇,对于阅读此书也就不再畏难,反而有了一种窃喜,有时阅读也确实需要一种外部的压力。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我想我们所想到的“活着”主要是指那周而复始的工作,这些繁琐、恼人的工作总是令人心烦意乱,再加上生活琐事的拖累,活着的感觉就是“累”,何来“幸福”呢?
也许没有经历过的人是很难体会到“活着就是幸福”吧。幸福就像花儿一样,不同的花有不同的颜色和芳香,幸福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幸福并不非得是炽烈的、奢华的,有时忙忙碌碌中那一瞬间的清闲就是一种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别人眼里的幸福未必适合你,所以,追求幸福也不可盲从,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和快乐,你就是幸福的了。作者:艳子
活着读后感15当我看完最后一页,轻轻放下这本书时,我不禁闭上双眼长长舒了一口气。书的名字叫“活着”,可结果却是都死了,这样的结局让我的心中十分复杂。是伤心?是怜悯?我想,那夕阳下的老人与老牛的身影一定会在心中的最深处久久不能忘却吧。
富贵这个富家少爷生来就过着和他人与众不同的生活,他好像从出生起就被上天所关注着一样。在那个年代不愁吃不愁穿,还有一个漂亮贤惠的妻子,这所有的一切都在向我们说着这位主人公的不平凡。的确,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从拥有到失去,再从失去到拥有,最后再次失去。这让我们突然发觉,人的一生不就是在拥有和失去中度过的么?在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大跃进、改革开放这些大事件后,富贵这位经历了太多生生死死的人终于成了一个也即将走上死亡之路的老人。本书都是富贵生存的悲惨血泪史,在不断地死亡中生存。而鼓励我看下去的,是富贵的忍耐,这也是其中唯一的温情。当看完富贵的全部经历后,我的眼泪也不自觉地掉了下来,我看到了生命的渺小,小的令人感到可怕,小的可以让天随意摆布。我说不出自己心中是什么感觉,揪心,闷闷的说不出话。
什么是活着?在好好活着的时候可能真的无法领悟!也许也只有像富贵这样的人经历了这么多死亡才能够体会。就这样一个在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成为了在那个时候千千万万苦命人的缩影。而余华平静客观的叙述更是让人倍感揪心、悲痛,同时也引人深思。当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我真的不敢想象我是否还有勇气努力活着。这时再想,如今活着真是幸福,现在所遇到的困难真的不算什么。
死亡和活着本来就是相对的。我们也许没经历过死亡,自然不会懂得活着的真谛。但我想这本书在一个凄惨的故事背后所反映出的另一个坚强的一面,就是:人活着,就要好好活。记得余华在小说中曾说过: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这正是整个故事所想表达的真正内涵,也是人们活着时所要思考与追求的。
既然活着,就好好为了活着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