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1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直角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角,根据与直角的大小关系来判断锐角和钝角,也是基本的判断方法。
课初,我以课件呈现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尺这三个典型的物体,并由这三个物体直接抽象出直角。为了防止学生对直角形成片面认识,课件有意识的呈现三个不同放置方式的直角,让学生在对变式的比较中体会直角的基本特征。
随后的“试一试”中,我让学生按照要求把一张纸通过对折再对折,折出一个直角,并将折出的直角与三角尺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操作加深对直角的体会,另一方面也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直角都是一样大的,并为学生自主掌握判断直角的方法提供了机会。接着我用课件呈现出教材上用来折出直角的纸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它折出来的角也是直角的。学生就避免了长方形或正方形纸上原有的直角对学生的操作活动产生的干扰。
在教授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的认识时,我要求学生直接将自己手中三角尺与书上的所呈现的三个角分别进行比较,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第一个角与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因此也是一个直角。第二个角在量的过程中,发现比直角小;第三个角比直角大。由此明确: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这里既让学生从与直角比较大小的角度认识了锐角和钝角,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判断直角的基本方法。
虽然我对于新授部分用心的设计与讲解,可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依然发现几个难点。 一、学生对于物体表面的直角很快能找到,比如正方形、长方形这些图形上的直角。当这些图形位置发生变化,如发生倾斜以后,有些学生就要花费较多时间来比量,找出这个直角。学生最困难的是,当这个直角是倾斜的时候,学生一来,寻找困难,二来标注直角标记就更加困难了。虽然我当堂给出了标准的画法,可是学生还是无法将倾斜的角,画出标准的直角符号。我所带的两个班级均出现这种情况,为此我只能一遍遍强调画法,有些苦恼。
二、学生虽然知道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是否是直角。学生难免会忘记带三角尺,让学生掌握用灵活的方法来折直角这个方法很有用。在进行比较的时候,很多学生无法很好的将角的顶点重合,三角尺的边与所量的边重合也有些困难。
三、让学生学会合作三角尺拼图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并将学生用三角尺拼成的锐角、直角和钝角画出来,就更困难了。学生很难将实际图形与抽象出的角联系到一起。因此难度有些大,教学中也花费了过多的时间。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2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的,我将课堂设计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导入。首先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接着从一组生活中的直角图形入手,揭示直角。这一部分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是有些粗糙,主要是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上节课掌握的情况。 第二部分实践感知,探究新知识,我分为三层次:(1)从生活中找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部分中通过摸一摸、比一比加深对直角三角板的直角的比较认识,但讲解得不够到位,以至于到最后用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有小部分学生找不准直角。主要是设计的时候没有把握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应该从易到难循循渐进,做到每个环节都是缜密紧扣的。(2)判断直角,首先学生尝试比较然后我做示范最后做练习第4题,使学生学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因为前面没做好,所以这一部分进行的效果就不是很好,我又得重新带他们找直角这样时间就用的过多了而且练习间过长没掌控好。(3)画直角的这部分时,首先由于时间紧过度的不是很自然,其次我还是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画然后讲解做示范,在引导上台展示的同学的时候没有照顾到全局,以至于一些学生没跟着我的讲解走。再次对于一些生成性的问题处理的不好, 比如在画直角的时候发现了学生画的直角方向是朝下的,我就脑袋机灵一动想把它作为模板告诉学生不管直角的方向是朝向哪的只要满足判断直角的条件就是直角 ,可是我用的语言并没有达到那么好的效果。
第三部分活动操作巩固应用。由于时间不够就没有进行。
总结:(1)教学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规律出发,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下,将教学过程的每一段时间估计好,把各方面情况都考虑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将教学进行得更有效果。(2)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而数学教学语言更是是讲究清晰缜密、简明扼要。“好不好”、“是不是”等是非结构的无意义的疑问句都是我们实习生最特有常带的不良口头禅,这都是需要时间去改进的。表扬的语言也是讲究艺术的,不能单调不能泛泛称赞否则就失效。当然最重要的是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才去不一样的交流方式,“到哪座山唱哪首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语言更是要丰富活泼,能童话诗意那就是更高的要求了。(3)课堂组织能力,这是我需要不断实践累积才能掌握的,在这次课中我深切体会一个老师的眼睛看到东西角度必须比任何人的都要深刻敏锐,要眼观八方纵观全局,不能让一个学生从你的眼皮底下漏掉,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离班级的学习进程。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在第一次教学中得到的所有经验和体会都将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经验,我相信自己在好好消化好好改进以后,不断参与课堂教学,我的教学会取得进步。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3上午学习了《认识直角》一课,本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经历认识直角的过程中,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或者折纸折出的直角分清直角、锐角和钝角,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简单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直角》教学反思。一节课结束后,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
一、初识直角
刚开始我让学生从教室黑板平面上找出直角,还不错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四个直角。接着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标准的直角,并教给了学生标上直角符号。当我把直角图形位置稍微改变之后,刚才是端端正正的现在把它斜着放,问题出来了,好多孩子马上判断这个图形不是直角。最后终于明白原来直角不能因为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最困难的是,当这个直角是倾斜的时候,标注直角标记就发生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标上直角符号,有的孩子把把作业本彻底转个身,教学反思《《认识直角》教学反思》。我当堂展出了一些画得很标准的作业,给学生示范。我也找出了一些存在问题的作业,共同给予了纠正。但是,最后的效果还是不太理想。正确标注直角标志,或许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真的很难。
二、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锐角和钝角前,先和孩子们一起复习了角的大小仅仅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任何关系。接着告诉学生如何判断直角:
……此处隐藏5630个字……该更完整就好了)
这些充分反应学生在空间图形学习一些问题,首先,对生活中的直观物体的依赖性强。表现在比较容易理解直观的几何图形,尤其是低年级的儿童,他们往往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图形,要形成理解还比较困难。例如,儿童对长方形或正方形等图形性质的理解就比对圆性质的理解较容易,因为前者相对来说更为直观。或者,对“三角形”的性质理解可能就会比对“角”性质的认识更容易些,因为“闭合的区域”往往比“开放的区域”更为直观。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手的触摸来体验角,他们的形成的感觉整个面来感受角,对于直角的认识更是如此!学习中,尤其是在最初的几何学习中,常常将图形的直观原形与图形形状的名称联系起来观察,忽视图形的所有组成部分的特征。
其次,常常用生活经验来思考和描述性质或概念。低年级的儿童对自己观察到的图形的直观特征,往往是用日常经验的语言来描述的,例如,对于“三角形”的描述,会更多地借用日常经验中的“三角”,因此,常常会说“是尖尖的那样”,会用这种描述来作为图形的识别图式。虽然这种日常经验有助于儿童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和发展空间思维,但在思考和辨识中也常常容易被直观图形的表象所误导。即便教学中运用了较为精确的语言描述,并试图让些低年级的儿童来学会这些描述,但实际上贮存于儿童头脑中的那些图形特征(陈述性知识),可能还会更多的依赖日常生活中更直观的经验的支持。
在认识中的出现图形存在的偏差,导致在绘画直角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需要学生能够把直角的认识更加清楚才能画出一个正确的直角,只是自我感觉这个过程好像不是一天,一节课上全部解决的!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13《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堂数学课,我面对着一群忽闪着好奇双眼的孩子们,我是非常的紧张!“三疑三探”新的教学模式能不能熟练的运用呢?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呢?能不能达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一连串的疑问在我的脑海中不断的出现。
当走进课堂向学生们亲切问候以后,我便按着自己备课的思路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的,按着“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我将本节课设计成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设疑自探。首先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角的组成,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接着从一个活动的角说说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开口大小有关,变化成直角,揭示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以及想要学到的知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形成自探提示。
第二部分解疑合探。首先出示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自己学习今天的新知识。这个环节有些不恰当。如果让学生先自己学习之后,在用教材来加以说明或验证或许效果会好一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1)从生活中找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这部分中通过动手折一个直角。让学生感受直角的形状。
(3)说一说怎样才能确定是不是直角呢?运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验证是不是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亲自说说是怎样测量验证的。这一环节运用的时间比较长,让学生充分的把验证的过程说清楚。为画直角做好准备。
(4)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还有什么用呢?自然地过渡到画直角。学生在小组中研究讨论,将结果汇报给大家听。我采用一名同学汇报,一名同学板画,两个同学互相合作来完成。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汇报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板书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们亲自参与,动手实践,活动,学习知识点。
第三部分质疑再探。让学生提出还有的疑问之处,学生没有疑问之处了。
第四部分拓展运用。
1、让学生同桌之间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能够提出与本节课的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并且完成的较好。
2、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习题带给大家。学生完成的较好,可以看出本节课的收获不小。
(1)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各有几个直角?
(2)判断是不是直角。
(3)在点子图上画直角。学生都完成的比较好。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14我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初步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尺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学会用三角尺的直角去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一节课上下来,总体感觉就是时间不够,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巩固。接下来讲讲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1、导入新课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两把三角尺的几个角的大小,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有两个相同的角,这两个角就是直角。揭示本课课题。但是学生总是很难发现这两个相同的角,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将两把尺子重叠进行比较,才勉强得出。后来我想想,这样引出直角太过复杂,而且花费时间。其实找一个简单的导入就可以了,开门见山。
2、让学生找教室中的直角。然后提出一个猜想,所以的直角都一样大吗?
让学生先猜想再验证。让学生相互比一比自己找到的直角。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创造直角,再让学生通过验证自己的角是不是直角?其实就是要教学自己学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我是在创造角的时候才教这部分内容,其实在验证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时就可以教学怎么去比一比。
总之,上课的应变能力和调控能力还需要加强。
认识直角的教学反思15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解的基础上再去认识直角。本节课较为集中的问题:
(1)明白生活与直角的密切联系;
(2)怎样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用是不是直角:
(3)怎样画角。
在讲课过程中,我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们观察直角的特点,说一说,再通过分析直角活动,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接着让学生们找一找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而学习如何判断一个直角,最后,教学画直角,这一环节相对较难,部分孩子在下课后没有掌握。
课后,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整节课,对于孩子们来说,三角板的灵活摆放是个问题,有大部分人都摆放不好,量不出直角,我应该将这节课根据孩子们的接受程度去合理安排。
有关初步认识角时,应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让学生从图中抽象出直角,形成关于直角图形的表象;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发现这些角的大小都没有变,所有的直角都相等,加深对直角的认识。
孩子们认识了直角后,老师拿出一个活动角的一边旋转,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下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去衡量,这时再次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当学生学会判断后,再进行练习活动,找直角,判断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的方法,又能体会到直角在活动中的实际运用和直角美感,体会教学的运用价值。
对于画直角,也是重点,应该再用一课时进行角与直角的练习及其画法,认识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