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鹅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鹅教学反思1《天鹅》是一节音乐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对音乐的感受、审美、音乐文化、音乐形象的对比、创造性思维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等作为教学的艺术特点。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从听觉和视觉切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以较多的信息量,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知音乐,更加了解音乐作品及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欣赏中,去感受音乐的美感、情感等等。通过聆听、观看、对比、讲解等手法,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分析、判断、理解音乐、比较大提琴和小提琴的不同之处;其次,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鼓励学生用绘画、线条、色彩、舞蹈动作等来表现音乐作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然而更重要的是使全班学生进行了创造性欣赏,使他们全身心都投入到音乐作品中。本课还渗透了德育教育,通过“天鹅的代言”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为天鹅做代言,“如果我是天鹅,我会对人们说......”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整节课是以一种审美、鉴赏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直接参与、感受下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
天鹅教学反思2本课是一个世界著名的古老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都收集进去了。它从反面讲了不合作办不成事的道理。天鹅、大虾、梭鱼都很用力,也算同心(都想把车拉动),但是因为不合作,彼此不配合,所以大车“至今还在原处”。
在教学时,一开始我让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发言,再让学生根据课文即兴表演,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贯穿于整个课堂中。结尾,为了让学生明白“如果不合作就办不成事”的道理。我组织学生做了一个游戏(纸链车轮),结果游戏真的失败了,但我想:做失败的游戏也不一定是件坏事。于是,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交流。学生总结出了失败的原因,并且思考如何能成功,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再尝试终于成功了。
这节课上下来孩子们意犹未尽,毕竟每个孩子都喜欢做游戏,于是我便利用游戏让他们从中去感悟知识,这样使课堂更加有活力。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参与热情特别高,真是其乐融融。
天鹅教学反思3《天鹅的故事》是xx市二期小学语文新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群天鹅齐心协力与恶劣环境抗争的故事,赞扬了老天鹅奋不顾身、顽强坚韧的品质,也写出了众天鹅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可贵精神。课虽然上完了,但反思我的课堂教学,我深有感触: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课堂里,学生是小主人,教师是引路人。我归还学生应有的主权,有意识地让学生针对文章的重点小节提问。如:在学习课文的第三小节时,让学生先自己读课文,在不太理解的地方做记号。接着,让学生同桌交流读课文和自己心中的疑问。再引导学生交流问题,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看有关的媒体课件,不仅学会了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进行提问,还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经十分熟悉了,因此也为后面教学中积累文本语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以朗读贯穿始终,加深理解
朗读犹如一串熠熠生辉的珠子将这堂课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不只是一个点缀,更多的是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学生在朗读中对文本获得初步体验,在朗读中获得情感熏陶乃至升华为理性的思考。以朗读为基础,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理解能力。培养语感,激发对祖国博大精生的语言文字的热爱。这节课的朗读形式多样,但主要是围绕着天鹅们的三次叫声来指导。在指导学生朗读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该怎样读,而是通过让学生体会天鹅在啼叫时的心情,来帮助他们读好这些句子。例:第一次的叫声不是文章的重点,因此我在设计时就配上悲伤的音乐渲染气氛,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齐读很快过渡到了第二次叫声的指导。第二次叫声的指导就重在学生的体验,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想像说话等环节,让学生自主地去体会天鹅们当时的心情,学生们的朗读也是充满着干劲和激情。有了前两次的指导,第三次胜利的欢呼声就水到渠成。我们的心在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激情飞扬,同时被惊心动魄的故事场面深深地感动了。原来语言是如此地富有魅力!
三、以想象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现代语文课要求教师把目光放大,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基础,在对话中实现课堂生成。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过后,我趁热打铁,激昂澎湃地说:“天鹅们就这样呆呆地看着老天鹅一次次用身体扑打冰面,在沉重的撞击中,它的羽毛片片撒落;在沉重的撞击中,它的鲜血染红了冰面。但是老天鹅没有停下来,它要和冰面来个殊死搏斗。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老天鹅,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这是很好的锻炼思维的问题,学生在对课文的学习中,已经不知不觉地将老天鹅的形象烙印在心底,教师沿着教材的内容线索在学生的情感状态处于高潮期时,设置这样一个展开性的问题,为学生创设可运用自己理解、自己感受、自己评价,用自己语言叙述、想象的空间。因此,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流露出对天鹅的敬佩之情,并表示要向它们学习。这是体验者以自己的情感结构、价值取向去生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领悟,学生通过深入地想象和思考,思维创造得以充分发挥。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在朗读中将“扑打”读成“拍打”,我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纠正字音上,而没有具体分析他读错的原因。如果我当时将“扑打”与“拍打”进行词义比较,就更能突出老天鹅的勇敢拼搏的精神。因为“扑打”比“拍打”更有力,而且是全力以赴。这样也能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匠心独运!在时间的把握上,我感觉最后十分钟左右的学习为了扣准下课时间而显得有些仓促。总之,从这次的参赛课中,我深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深厚的语文素养才能在课堂中运筹帷幄。另外,还要独具慧眼,随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相机指导,领会课文的精髓。
天鹅教学反思4公开课又要开始了,上哪一课呢?把教材看了又看,最后决定上16课。选择它的原因有几点。首先,这篇故事点面结合的描写,利于指导学生在学文中明白写作的方法;其次这篇文 ……此处隐藏9260个字……天鹅的勇敢、奋不顾身和无私奉献。在体会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说、充分地读,再加上教师适当的语言描述,感觉教学效果还不错。课文中三次写到天鹅的叫声,每次天鹅所处的情况不同,心情也不同,含义更不同。我让学生在交流第一次的叫声时,有的学生说因为找不到食物,天鹅很无奈、伤心,叫声应读得低缓,我教学预设时也是这么想的。没想到我请一个同学起来读时,他读得很快,我问他为什么这样读,他说,天鹅找不到食物会很着急。我茅塞顿开:是呀,“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怎能要求学生只有一种答案呢?于是,我又请他读了一次。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不偏离文本价值的多元理解。
2、读“霸”全文
朗读是学生培养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领悟、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课就应该书声琅琅。这堂课我以读贯穿全文,朗读形式多样。有指读、男女生读、引读、速读、齐读等,有词语的朗读,也有句子的朗读、场面的朗读,如“腾空而起”这个词体现了老天鹅的勇敢奉献、智慧果断,我就指名让学生读,读出老天鹅的“飞得高”、“飞得有力”。老天鹅反复地用身躯撞击冰面的画面,还有众天鹅热火朝天的破冰场面,我都让学生的激情在读中飞扬。
3、展开想象
语文学习离不开想象,学生需要根据文字来想象它所描绘的内容,从而获得美的体验,而且语文课本中还留有许多空白,更需要学生去想象填补。这堂课中,我设计了几处想象说话,如想象老天鹅几次撞击后会怎样,通过想象体会它的勇敢、坚韧;想象看着老天鹅用身体破冰,别的天鹅会怎么想、怎么做,引导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想象天鹅破冰成功后,会胜利欢呼些什么。通过一系列的想象,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得到了升华。
天鹅教学反思13《四小天鹅舞曲》是我们熟悉的乐曲,小雨点爸爸经常会弹上一曲以示高雅,骗取女儿的啧啧声;对于《天鹅湖》,似乎也并不陌生,关于其中的童话故事也有听过、读过。作为芭蕾舞中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如果说在电视里曾经见到过一会儿的话,现场观赏倒是从来没有过。在我的记忆中,这属于高雅艺术,或是轮不到看,或是票价不菲。昨晚,乌克兰的一支芭蕾舞团应邀来宁波大剧院演出该作品,朋友认为我们是老师,应该对这个会比较有感觉,于是第一时间为我们准备好了入场券。其实,细细想来,我们的热衷完全是出于虚荣心罢了——教书是有文化的体现,芭蕾舞剧是饱含文化元素的,“教师”与“艺术”理应在一起……
朋友很有人缘,换到了比较不错的座位。坐在我右侧的是一个读三年级的小男孩儿,小男孩儿右侧是他的妈妈——与我同龄。从第一幕开始,这位母亲就时不时为儿子解释各个场景是怎么回事。顺便,我也接收到了信息,按图索骥,确实真如这位母亲讲的那么回事儿。我被演员一举手一投足的优雅迷住了,我朋友对一位男演员能不停地跳起,又从高处落下,落下时两脚轻轻下来还能保持脚尖点地的水平赞叹不已——说白了,我们关注的仅仅只是表象——平时不容易见到、不容易做到的那些。而此时,女儿和她的朋友坐在比我们的更好的座位,不知道他们关注的是什么。没有人为他们解释,他们一定是看不懂的,顶多跟他们的母亲一样看一些技能、技巧。如果女儿在我身边,我能像身边这位母亲那样为孩子做艺术欣赏方面的引导吗?惭愧呀!
两幕下来,中场休息15分钟。我们几个同去的都聚在一起聊天。几个孩子说“好无聊”;几个大人说“想睡觉”,其中已经有睡了一觉的;甚至有一家子果断走起……为了难得的入场券,为了“开后门”换到的好位子,更为了能继续装文雅、装修养,15分钟后,我们又从技术层面开始目光跟踪。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的,连好位子都空出来好多,连忙打电话叫朋友们都聚拢来——座位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了!除了听到《四小天鹅舞曲》的旋律,我们的眼睛放光了,其余的,真心更不懂了!煎熬到第三幕结束,朋友坚决地问我:“回去了吗?”快合眼的我立即兴奋:“走!”两个孩子又蹦又跳。
哈哈!这就是我们的艺术欣赏之夜!记得曾经听王治老师上音乐欣赏课,一段一段地听、看,孩子们想象音乐描绘的情境,王老师又作适当的解释,那简直是一种享受,那时就感慨:唉!为什么我从小就没有接受这样的艺术教育呢?如今,又一次感概: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那么弱呢?因为老师也不懂。为什么连老师们也不懂呢?因为这是被忽略的。为什么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被忽略呢?因为这与升学关系太远了……
每个国家很多城市都会有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雕刻、雕塑等作品,说真的,我看不懂其中的意味,更不用说设计和创意了;舞蹈者用身材与世界对话,说真的,我看不懂;演奏者用乐器表达自己的内心,说真的,除了看出他们很投入,其余的我听不懂。就连“中国好声音”节目里头那些通俗歌曲的演唱,到底有没有用心,往往也听不出来——真的,经常与好声音导师的判断截然不同呢!
如果,“培养艺术鉴赏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分类别、分阶段被制定到课程标准里,并配以相应的检测手段,是否能逐步提高国人的整体素质呢?
天鹅教学反思14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及一些听课的老师反映来看,整个教学流程比较精彩、成功,课堂气氛活跃,教者的语言生动,充满亲和力,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能重点去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及说话能力等。但这节课,我认为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主要总结如下:
一、教学时间把握不够好,呈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导致我将一些原本准备的内容省略不讲,这也使得我的这节课显得不够丰满。
二、指导朗读时,学生与教师进行比赛读书时,应让学生评评谁读得好,好在哪?呵呵,这个环节本是在备课之中的,只是因时间关系的原因而省了,而且是因太紧张的原因而导致。所以,克服公开课时那种紧张的心态很重要。
三、在电脑技术方面还应加强学习。
记得在书上看过这样的一段话,内容大致是说:公开课,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最好也是最快的途径。这节课上完后,领导与老师们的精彩点评让我受益匪浅。公开课,真的令我感觉自己在教学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天鹅教学反思15《天鹅》是法国作家布封的作品。之所以选取这篇课文作为研究课上的载体,就是本文集中了说明文与散文的所有特点,把说明文写的典雅脱俗,语言温婉流畅,是一篇极具欣赏价值的文章。
北方学生对天鹅没有过多的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天鹅的图片与文章,发现学生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基本形成。因为学生本身对课外知识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学生们介绍的津津乐道,但是时间有些没有控制好,充斥了文本赏析的时间。
对于文本当中的美词佳句,学生分析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作者是十七世纪的法国作家,语言表达的方式自然不被学生们所轻易接受,光是单纯的积累没有什么效果。现在想来,应该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探究文本中的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分析积累,然后在集体汇报中,大家教学相长,效果一定会比老师牵引学生,生涩地要求学生跟进老师的思维与指引要好。
本课的朗读指导很到位,学生们的朗读来源于对天鹅的赞美,读起来来源于内心感受,所以在课堂上的朗读掀起了高潮。我决定抽时间再读布封,了解这位科学家是怎样把百科全书写成史诗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