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精灵》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都市精灵》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都市精灵》教学反思1
一节课,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手段,一支粉笔也好,多媒体技术也罢,都必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本节课笔者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这是任何外在手段不能替代的。教师的教必须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和激励,努力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
而活动课堂是自主课堂的必然要求,没有学生的活动,就没有自主可言。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欢乐。有经验的教师从不陶醉于个人的表演,而是一环扣一环地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听一听、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想一想、演一演……根据课堂需要和学生水平不断变换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用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当然,成功的课堂里不仅仅只有读书声,而且不乏掌声和笑声。在成功的课堂里,师生之间不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协商,友爱的交流与合作;在成功的课堂里,师生之间心相印、情相通。就其自主、活动、民主这个意义上说我这节课是成功的。
但是,成功的课堂里总是处处闪耀着艺术的火花,引人入胜的开头,渐至佳境的层次,贯穿全课的主线,跌宕起伏的情节,余音袅袅的结尾……在成功的课堂里,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解、亲切从容的教态、恰到好处的点拨,无不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 还是欠缺的。成功的课堂基于教材却不为之所困,而是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造与创新,而教者往往还局限于课本,拓展不够。 就这些方面来说,笔者认为教师的教育机智还不够老练。
《都市精灵》教学反思2
区教研室开展语文同题异构活动,三位教师执教的都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都市精灵》,我校是李海炎老师参加。
无论是教者还是听者,在这次语文同题异构活动中,都有不小的收获,我们共同成长着、发展着。
李老师上课精彩在于,一是着眼于敏锐捕捉学生学习实际的现实起点。李老师在这节课安排的“走进‘精灵’:思考,作者为什么称它们为‘精灵’呢?”环节中,了解到问题跨度太大学生有可能很难回答,因此顺势由第一环节的完成表格,“说说文中分别写了哪些都市的哪些精灵”总结:原来,本文的‘精灵’就是指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动物们,那么题目为什么不是“都市动物”,却是“都市精灵”呢?这样的教学处理,是真正的教育,因为她的眼里装着学生。
二能从文章的联结点入手设计本次教学的'“主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能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都市精灵”这个联结点,抓住“一景”、“一宝”“标志和象征”等关键词和“其实,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等中心句,并围绕这些联结点去探究,对于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训练思维能力,掌握读书方法,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是创设情境,信息技术与课堂有效整合。如课前的《我是一只小小鸟》flash导入,教师在音乐声中的开场白,创设氛围;课的高潮部分,音乐中的图片和文字渲染,更是激发了学生“关爱精灵”的强烈意识,极具震撼力。
我从本次听课中更是深有感触: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更完善的课堂。专家的一番话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是的,其实北京“精灵”和其它城市“精灵”的多寡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
想学的更多,可学的还有很多。
《都市精灵》教学反思3
《都市精灵》是一篇随笔,揭示了现代都市连鸟雀都不常见的现实,倡导“善待自然,优化自然环境”的理念。这个理念说起来简单,可真正让一个认知水平还尚浅的初中生,从内心去接受它,在日常生活中去贯彻它,可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毕竟语文课的学习还要考虑到人文性。怎样把课上出新意、上得让学生学有所获?这个问题一直困扰在我心头。
我又一次翻开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注重情感体验”。读到这里,突然间我似乎捕捉到了一点灵感。对啊,我能否尝试从情感体验角度去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心,体会作者的用意呢?我何不尝试以此作为设计《都市精灵》课堂学习活动单的依据呢?
于是,我设置了活动二,填写课文中所写四个城市的精灵,并体会从中作者流露出的态度。作者满怀激情地描写对比鲜明的画面,想呼吁的是什么?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体会。进而“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的主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怎样来体会感情和作者的观点呢?让学生精读、品味。具体的做法是:抓重点词句段,谈画面生动在哪,谈内心的感受。也因此设计了活动三,赏读课文,品析语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也重视了对观点的提炼,设想从议论抒情段落中捕捉信息、把握大意,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语文活动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这篇文章主要是表达一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其实也是对人类的一种呼吁、警示,以引起人们的思考。为此我精心设计了活动四:回顾课文,完成练习。从《随笔》杂志的办刊宗旨(关注现实,直面人生。既能给读者思想上的启迪,又能给读者以美感)来探讨舒乙先生的这篇随笔的价值。最后还设计了类文阅读来反馈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注重文本阅读与体验,使文本阅读实在,拓展延伸自然有效,既有利于听写读说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拓展能回归文本。因此,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至关重要,只有正确把握教材,才能设计恰当而巧妙的活动单,从而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
《都市精灵》教学反思4
《都市精灵》是一篇随笔,作者有感于某些现代都市连鸟雀也不见的现实状况,提出了都市人应当与鸟、鱼、兽和谐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 的愿望。学生对此应该不难理解,但对“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主题的?在材料的选择、组织以及语言的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人类究竟应该如何善待动物,保护环 境?”等问题未必都能理解,也未必感兴趣。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三点:
1、明确文本运用了哪些丰富的材料来说明人、鸟、鱼、兽的关系;理清作者的 写作思路,明确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
2、能通过品味文章精彩、生动的语言,理解作者流露的感情。
3、能从作者的叙述和议论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解人 与自然的关系。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学习到如何通过丰富的材料表现感情,突出主旨;能通过朗读品味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以此为中心我设计了 本节课的教学,现对本堂课的教学作一点思考:
1、务真求实,回归文本。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我由学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自然切 入,带领同学们去寻找我们逐渐远去的朋友“都市精灵”。通过“展示预习成果”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展示预习所得,比如字词、文常、文章的内容等,既发挥了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将知识落到了实处。在“走近精灵”这个活动中,让学生自由品读、小组交流、合作展示。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品析感悟能力,很多同学发表了 自己的独到见解,从品析中也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通过对不同城市、不同的精灵的情感的概括,我引导学生概括内容、探究写法,最后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观点。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设计了几个综合实践题,让同们自由发挥,既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切合学情,提高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教无定 法,但一定要得法。
值得商榷是:有人认为探究“保护动物的生存,能够与动物友好相处”的主题应是教学本文的重点和难点,但我却认为探究主旨只是学习这篇文 章的重点之一。作为语文课,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写法指导和品析语言、体悟作者感情上,这不但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优化生活 环境质量的问题学生在政治课、生物课上都已有接触,语文课上再当重点,不但会使学生没了兴趣,也淡化了语文课应有的特点。教无定法,我以为只要能唤起学生 学习的兴趣,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就可以了,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够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实现我手写我心的愿望。
3、本节课的几点遗憾:
课堂内容有前松后紧的现象,其实可以将“课堂预习展示”简化一点;课堂上品得比较多,读得想多少一点,应该在品中读,在读中品;点拨的语言还可以精炼一点;板书比较传统没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