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和电路的教学反思(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流和电路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流和电路的教学反思1本节课在对教材认真钻研后决定将教科书的7、1节分3课时学习,这一安排是合理的、明智的。第一课时解决电荷即静电部分内容,对科学课和电工课学习的相关知识做一回顾,为电流学习做好铺垫。本节公开课为教科书7、1节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述电流,明确电流的产生、方向、大小。第3课时学习电压。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在后续可是学习。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电流表的使用,学生在科学课、电工课上都已经使用过了,但是遗忘率较高,教师估计不足。本节课不应该安排学生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造成课堂时间比较紧张,有些学生手忙脚乱,连电路也连接不好更不用说测电流。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忘记了电流表怎样使用。
2、学生巩固、练习这一环节训练还不到位。由于安排了实验,学生对本节课电荷量、电流的公式的训练只是草草收场。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电流形成”的视频材料选择的较好。电荷这种微观粒子人们是无法看到的,再好的实验也不能出电荷极其运动。利用多媒体模拟电荷及其运动,向学生展示电流的形成过程,使得抽象的'物理知识变的具体想形象,更以与学生理解电流现象。
2、趣味小实验利用的比较好,同时引起了师生的兴趣。这个实验不仅由新奇的实验现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更重要的是能突出做这个小实验的目的:电流是有方向的。
3、电流这个物理量引入的较好。既然在教学中把电流与水流进行了类比,那么就干脆通过比较水流的大小来比较电流的大小,使学生进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并且利用量筒接水的活动,使学生自然的得出电流这一物理量的定义,即体现了控制变量法,又利用了比值定义法。
电流和电路的教学反思2《电流和电路》是电学的基础,是学好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前提。由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学过,加上复习时间有限,但是时间教长,记忆不深,因此,在本节复习课中主要通过课件建立知识结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回忆。教学中紧依课标,联系教材,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本部分知识,通过选择典型的例题加以引导,适当的练习题加以强化。回顾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实际及教学效果看,有值得继续加强完善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
物理来源于生活和社会,和社会和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正因为如此,物理才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从日常生活的现象“楼道中感应灯的原理”入手,让学生设计电路,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根据学生画的电路图引入课题,学生感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和重要作用。在复习过程中,以电路为基本线,结合生活和社会实际,例如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常见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以及家庭电路的接法,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入研究物理和生活联系的实际,尽量使学生不是感觉物理知识很枯燥、乏味,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也为学生继续学习提高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在复习过程中,由于复习面太宽,知识内容多,操作起来时间上显得有些紧张,特别是时间安排上,感觉前松后紧,电路图的练习不够,家庭电路和实际相连的知识讲解过于匆忙,应该进一步通过讲解和学生的阅读来加强,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能通过实验进一步说明,效果会更好,实验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通过实验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另外一些学生由于知识遗忘多,所以参与度不够,在复习课中,应先布置复习提纲,让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有所了解,在通过课堂进一步深化。
电流和电路的教学反思3本节《电流和电路》是电学的开篇,是学生学习电路的基础。因而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重点落在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和学会画规范的简单的电路图。本节课,本人认为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比较高,课堂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实现。然而,对于最后一个重点(简单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的不够熟练,需在后继的教学中加强训练。经过反思和探讨:本节的这部分内容属于学生初步接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应该在教师的示范下,引导学生从模仿学习到独立完成,逐步熟练掌握。
从电路的连接到电流的认识再到电路的组成最后到电路图。整个过程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物理就是在说万物之理,它不一定需要华丽的措辞,但一定需要清晰的思路。教学思路清晰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物理思想。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从生活走向物理,并通过让学生经历对简单电路的连接活动,目的在与让学生感知、领略电的同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达到了以下几方面的效果:
1.探究中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关于“电流”“自由电子”“电能”等过去需要两三节课才能讲清楚的知识,教材中只是简略带过,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用一个简单的动画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即可,所以不必要做进一步解析。学习画电路图的时候,画电路图的规范要求比较复杂,编易记的口诀:“导线横平竖直,图形呈矩形。元件分布均匀,不画拐角处。”学生觉得念得顺口,相应的画图要点也记住了。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电流和电路的教学反思41、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过程中,提出进行比赛时,应省去“看哪个组最快让2个灯泡同时发光?”这句话,因为老师讲这句话后,学生就会马上动手实验,而不注意听比赛规则。
2、让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引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不必按“连接特点→电流路径→用电器之间的影响”的顺序,最好按学生先找到哪个不同,就分析解释哪个,这样显得顺理成章,学生更易接受。
3、让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对于学生回答:“亮度不同”;“用的导线根数不同”等。老师要及时表扬,可一带而过,不必过多纠缠。
4、学生在第2、3题的电路图中找不同时,如果有学生说:“靠近电源正极的灯泡亮些。”那么老师可微笑反问:“两个灯泡交换位置,还是这样吗?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
5、两生上台摘灯泡时,如果事先不断开开关,那么老师要趁机强调:带电作业不安全,进而提示在家换灯泡时,要先断开总开关,才能确保安全。
6、下一节课最好复习“判断并联电路中的.干路和支路方法”,然后增加一个题目:
……此处隐藏2638个字……1、你怎样能让这个灯泡发光?
在这个问题提出的刹那,男生们的手举得高高的,跃跃欲试,要帮我灯泡连接好发光。于是我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顺便让他给大家介绍了各部分的作用,便完成了“电路的组成”内容的教学。我乘机插入讲解电流形成及电流方向、通路。我讲得轻松,他们也听得认真。
我体会到了在有效问题的激发下,学生挺能说。我反思着平时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原来不是学生不愿答,而是我们老师不会问!
2、你有什么方法让灯泡熄灭?
这个问题一出,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把电灯熄灭的方法,但全部都是断路问题的展现,那样我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我深刻地领悟到了“教师最好的教学方式是听,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说”。
3、再给你一根导线,你还有什么方法让灯泡熄灭?
问题之后,是一个短暂的沉寂,可能是难住学生了。我刚想自己解决,忽然有位男生轻轻地说:“把电池两极连起来试试?”于是我马上让他上来,他在不自信中连接着导线,却在同学一片惊奇中把灯熄灭,自豪的回到座位上。这位男生的方法重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我的问题又活了过来。于是,好奇的他们纷纷想上来换个位置连接这根导线,看看能否把灯熄灭,我自然的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完成了自己的“短路”教学,真是一举两得。
这既是我的预设,也是我的生成。原来我们可以在预设中生成,也可以在生成中预设!
4、根据现有的电路,再给你一个小灯泡,你能让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吗?你有几种连接方法?
这个问题是想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设计并连接好电路,教师选择方案展示并通过拿掉一个灯泡让学生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但最终因为时间不够没有完成。
三、关于课堂的不足
这堂课整体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平时不愿听课的一些同学都被我的灯泡吸引了,也能回答我的问题。我似乎品味到了“问题提到了学生兴奋点上”的乐趣;我似乎品尝到了“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滋味;我小有喜悦,但细细地反思,课堂上又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
首先,一个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总担心学生回答不上来,耽误了我上课的时间,就想着去引导了。或许我内心深处总想去操控学生,没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主体!
其次,课堂上似乎有点虚幻的热闹。让学生单独回答问题的人次不够,集体回答的又响又亮,并不表示中下水平的人也能掌握。课堂上男生表现过强,使得我忽略了对“电学弱势群体”女生的关注。看来教学要制造热闹,更要看清热闹背后的沉默者们!
最后,课堂上我的话还是有点多。总担心学生说得不够好,我总想再讲一遍,于是课堂的时间便超出了我预设的范围,完成不了教学内容。应该像吴加澍老师所说的那样,做到“三不讲”:学生会了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
我收获着学生的激情,快乐着每堂课的成功之处。我遗憾着每堂课上的缺陷,反思着我教学上的步伐。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自如地掌控我的课堂!
电流和电路的教学反思9本课两个大板块是电路的连接和电路图的规范画法,应该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从电路的基本构成实物连接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小灯泡(小电机)、电池、开关、导线进行连接,让小灯泡或小电机工作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不知不觉中掌握电路的基本构成。让学生自己说出在使小灯泡亮起来(或小电机转起来)的过程中都用了哪些器材,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把这些器材进行分类,并说明这些器材在电路中的作用。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都哪些电器元件属于电源、用电器、开关或导线,帮助学生把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完成。介绍各元件对应的符号,教会学生如何画电路图,强调画线时要横平竖直;连接相交的要加点;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这四个基本的元件缺一不可。
电流的感念比较抽象,讲解时学要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类比电流,(如水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电流,掌握电流。实验室新买了一些发光二极管,利用的特性,验证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到电源的负极。
本节课的教学工作基本合理,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比较高,完成较好。但是对于最后一个重点(简单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的不够熟练。经过反思和探讨:本节的这部分内容属于学生初步接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应该在教师的标准示范下,引导学生从模仿学习到独立完成,逐步熟练掌握。
电流和电路的教学反思3
众所周知,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设计得好,教师真正做到艺术性地﹑巧妙地引入新课,就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以来,学生就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了。大多数比较好的引课,一般都渗透有情景性、趣味性、感染性、启发性、知识性、贴近性、参与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方法。
今年10月的初中物理学科会上,市教研中心组织我们观摩了两节公开课,一节是《光的反射》,一节是《电流和电路》。看了以后,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教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对两位老师的精采引课,印象特别深刻。
我们都知道,新课引入环节中选用的材料,应是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应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邢老师的引课就非常贴近生活。她用大家非常熟悉的,而且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手电筒把同学们带入了神密的电学世界。因为选用的材料是学生熟悉的手电筒,所以他们感到亲切。这有助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同时也消除了他们对电的恐惧感。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具有巨大的动力功能,它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发动、强化和支配的作用。于老师以爱迪生用平面镜救母的故事开篇。在于老师的引课中,学生们深深地被爱迪生的故事打动了。爱迪生是那样地爱自己的母亲。同时,他又是那样的聪明可爱。说实话,坐在观众席上的我,当时都有些身临其境,为爱迪生着急,为他担心呢。可想而知,当时的同学们也一定有同感了:原来,这节课要学习的平面镜作用这样大,还可以帮助人们挽救生命呢!为什么它有这样的作用呢?它还有别的应用吗……我敢保证,学生当时也一定是有些迫不急待了。从后面他们课堂上表现出的极大的热情,实际上我们早就找出答案了。
两位老师的引课真是太精采了!我暗暗对她们竖起大母指,真是太佩服她们了。爱迪生的.故事我们也非常熟悉,为什么在以前的教学中自己没有想到呢?我也深深地自责起来。真得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再向优秀的同行们请教和学习。
总之,如何在初中学生头脑中植入物理思维,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升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对自然界探索的渴望,课堂教学中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们要重视每一章节的章首引入、每一章的第一节课的授课以及每一堂课的课前五分钟的把握,这些对于吸引学生上好这一堂课,启发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兴趣和自发的对知识的探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