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教学反思集锦12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学年,我担任了高二12个理科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虽然每个班每个星期只有一节课,但一周下来就有十二节课,不断地扮演着“人肉复读机”的角色,再加上我要跨级带高一的两个班,工作量极大,压力也是山大。再者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在本学年度面临着学业水平测试的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通过率,让我不得不认真思考。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我觉得以下几个问题是首次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以及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要从课程性质上明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所阐释的有关教材与教学课程理念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此建构科学的教学目标;(2)认真研究高中历史教材,要从教材的角度揣摩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从课程标准的角度评价高中历史实验教材的特色;(3)认真研究学情,即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状况,据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对于文科班而言,历史教学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而对理科学生而言,由于初中不重视历史,基础较差,再加上知识面狭窄,阅历有限,因此对历史知识的认识难以理解和掌握,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失去兴趣。通过几个星期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观察,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高中理科班的历史教学准确“定位”,教师对学生历史教学的任务、目标和地位的认识以及采取的相应的措施。高中理科班学生的历史学习任务简单来说一是掌握知识,迎接“毕业会考”,二是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养成“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根据理科班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谈话和交流,我对理科班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思维方式有一些的了解。理科班的历史教学,不能古板守拙,而是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适当补充学生熟知的材料来组织教学。在讲有关内容的历史课时,抓住学生想了解有关历史典故知识求知欲望,适当地讲一些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这既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引导学生区别历史真实性和艺术性虚构手法。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感性认识。对基础知识采用当堂学习,当堂提问,要求当堂掌握。
针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我了解到,他们认为历史知识要死记硬背,繁多抽象,枯燥乏味,难以掌握,要想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也要让学生“会学”,即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到学习历史还是轻松易学的。
在高考的影响下要想使理科的学生对历史真正产生兴趣确非易事。因为许多学生之所以选择理科就是为了逃避历史学科或者因为历史学科成绩本就不优秀。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全心投入历史学习简直是痴人说梦。况且在高考指挥棒下,理科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高考科目上,即使对历史有兴趣也不容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为这会花费他们的部分精力。而精力对于高考来讲尤为珍贵!
总之,在理科班的历史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根据理科班学生的特点,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举措来吸引理科学生,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讨改进教学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2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普遍对历史感兴趣,但是最大的缺点是不愿意记,导致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成绩普遍不好。学生成绩断层较大,前五名和第六名距离很大。后层落差更大,对历史的学习有畏难情绪。
2、教材分析:
高二历史主要是学习经济史和文化史,同时在学完本学期的内容的同时,历史班要把选修二学习完毕。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高二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三、具体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备教辅批改的各个环节,上课力求精干、实在。上课要求每个人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定期检查笔记情况,将做得很好的作为样本展出。
2、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作业实行轮流当面批改,做到每次当面批改三分之一以上。单元复习和考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3、落实个别辅导计划,着力培养优生。
4、帮助学生树立学科信心,大幅度提高历史成绩。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3一个学期的时间又过去了,本学期我教高二5个化学班和4个政治班的历史综合科教育工作。课时和备课量相比于上一年的工作课时量和备课量都有所增加。由于本人的理论和教学能力问题。还是觉得有些压力。还有就是经验不足,这一年基本上没有太多时间去观摩其它老师上课。也没有和备课组的老师互相听课,因为其它三个老师都是教历史专业班。所以都是一个人在研究。所以授课过程中很多存在的问题没有能够及时纠正。
学生也反映了一些自己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普遍是觉得课堂较无聊。有些时候觉得相当困惑,因为这个问题也请教了本科组的老师和其中它科组的老师,他们对于历史课堂的沉闷也表示可以理解。也给我提出了些很好的建议。前辈们的细心指导令我倍感温暖。他们平和的心态也让我认识到有了困难不要紧,关键是迎难而上。于是自己认真地把过去观摩过学习过的其它老师的做法思考了一下,最后还是觉得很难在理科班应用。那么只能课堂上适当穿插课外知识。因为综合科对于这门学科的要求较简单,只做客观题。所以也尝试课堂上搞搞做题比赛。结果发现学生还是挺喜欢的。
但总的来说,理科基础只考基础性的知识,不可能提一些难道深的问题要他们花时间探究。所以课堂上经常强调的是注意基础知识。文科基础这一学期开始复习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内容。对于复习课如何上如何处理,如何让学生更感兴趣。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复习课总要讲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所以课堂上还是以知识结构为主。把重点难点讲讲。然后每一单元出些练习给同学们做。
评讲练习的时候看到同学们的反应还是可以的。可能讲解知识结构的时候就没什么兴趣。因为大部分都是我在讲。看来以后再上复习课时这个要改一改 ……此处隐藏9951个字……抢劫,没有以伤害他人的方式生存。我在法庭上庄严地向各位发问,当一个人赖以谋生的饭碗被打碎,被逼上走投无路的绝境,将心比心,你们会不会比我的当事人更加冷静和忍耐?”通过对这个案件的分析,有利于学生培养关心社会底层的仁爱的意识以及理解政府如 何“为政以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学习老子思想时用的是2500多年后大洋彼岸的一个超级大国引用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例子,这使学生在惊讶中思考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发现原来“无为而治”能解决一些 难题。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1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的历史场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比如我在上《百家争鸣》这节课时,设计了如下的讨论题目:孔子说:“我仁;孟子说:我义;老子说:我以柔克刚;庄子说:我顺其自然;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墨子说:我以身作则。现在我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请从儒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解决办法”。然后让学生来展开高二历史教学反思讨论。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是对于学科领域本身的研究,学科动态信息的了解,以及课堂教学中诸如讲授艺术、逻辑分析、语言表达等“内功”的和积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在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的过程中,翻阅了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梁启超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白华《中国哲学史提纲》以及其他大量的,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自己深入浅出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对于一位教文科的教师来说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工作。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老师必须要多读书。
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
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最感兴趣!在课堂当中一定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将书本的知识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构建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理解对象信息和知识内涵的个性化过程。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自知困”。
关于新课程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当中更充分地体现新课程的仍旧是我必须要探索的一个大的问题。在新学期的《导言课》当中我对我的课堂内容作出了如下一些改动,让导言课从简单的“见面课”上升到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与历史教学目的的明确。围绕着三个主要的问题展开讨论:1、什么是历史?2、为什么学习历史?3、怎样学好历史?从而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要正确理师在课堂教学“多元互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中所出来的智慧火花。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提高自身史学素养,在异彩纷呈的材面前能否从容应对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过去只要把教材吃透就可以无忧无虑地端好历史教师这碗饭的时代,随着新课改的来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也结束了教师这一行业甚至上十年不更新业务知识的局面。
旧教材是教学大纲的直接演绎,是教学大纲的直接体现,所以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只要研究好教材就可以基本完成并落实大纲的一切任务,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很好地应付考试。而一标多本下的材,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打破了传统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系,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内容融合起来,以专题的形式来呈现。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用一系列专题展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景图,三个历史必修课模块实质是讲述文明史、物质文明史和文明史,六个选修课模块也主要是文明史主要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在这些方面材无疑给了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贴近我们当今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可以说文明史观引入中学历史教学,势必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极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次真正的。
在学科教学、师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为什么学生对涉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普遍感到困难?”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缺少问题意识。我准备在新学期将问题细化,注重平时积累,着手解决,具体成文。
高二历史教学反思12本学期,带高二三个文科班、四个理科班,高一一个尖子班的历史教学,一周共15节课。课程量似乎不多,但是却特别累。尤其是高二历史教学倍感吃力。下面就谈谈自己的这一周教学感受:
首先在备课时,特别是第一单元内容,备课起来总感觉无处下手,
对知识点的处理把握不住,备课起来很苦难。思想史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产物,内容比较的抽象,时间又比较的久远,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第一单元还有很多内容涉及到哲学的内容,讲深了,学生还没有学过哲学,根本就无法理解;简单处理,学生了解不了,很是矛盾。要是哲学学过后,我想第一单元的内容教与学都会很容易的。
其次是上课,一周5节课(包括晚自习),上完两节内容,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认为对某些问题还是很难理解。
感觉比政治与经济史的学习还要难。期间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手段,备课时充分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方法。所以上课时感觉有种前所未有的卡。
第三,由于我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的实际。
本学期我要求学生坚持“课前预习,课堂大胆展示”,改变原来课前不愿意预习、懒于预习的状况,同时以各种方式去检查与敦促。几节课后,有很多学生与我聊天时,都谈了自己的感受,认识到课前预习,课上敢于展示对学习好历史的重要意义。仍然有很多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愿意课前预习,不愿意课堂去展示,与同学去讨论,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估计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我对他们与自己都有信心。
第四、在讲述思想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时,我深感学生对必修1、2知识的遗忘程度严重,因此还要加强对必修1、2知识的复习与回顾。
这就与课前预习有很大关系,每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复习回顾相应的与之有关的知识,特别是必修1、2的内容,但是真正做到的很少。针对此,我准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必修1、2内容的复习,准备每一单元开始时,先把必修1、2内容进行复习;单元结束时,再把政治、经济、文化内容按照专题的方式进行归纳,以便学生能从宏观上,系统地掌握知识点,搞清楚知识点前后关联。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不知道现实中能不能实现,也深知这样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增加自己的教学负担,而我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起不了正面的效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对此渴望得到同行朋友们的指点。
以上是一周教学工作来的一点肤浅认识,同行朋友们可以在此谈谈你们是如何处理必修三内容,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以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