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反思

时间:2023-11-01 07:02:18
《梅花魂》教学反思

《梅花魂》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梅花魂》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梅花魂》教学反思1

今天,常老师给我们新岗教师展示了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梅花魂》。常老师的整个课堂激情澎湃,她始终以自己饱满的感情感染着学生,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非常精彩,也很有感染力,既引领了孩子们去思考又创造了新的语言学习环境。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则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才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和激情。常老师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才使学生加深了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到了华侨的爱国之情。

回顾常老师的课堂,给我感触最大的有以下两方面:其一是对话课堂的创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对话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实现了这几者相互的沟通:以文本为背景,师生、生生以及更多主体间的敞开、交融,不仅仅拘泥于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养成,而更在于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意识,体现了学生的生命价值,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世界,促进了学生生命自由活泼地生长。这节课中,常老师较好地实现了“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师生对话”为例,在课堂上,常教师的教态非常自然,语言更是简练,她始终在做孩子们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像旧课堂的老师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而是真切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至于“生生对话”,常老师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了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比如在学习梅花魂与思念祖国的联系时,小组讨论环节设置的非常及时,不仅调动了学生思考、交流的欲望,而且在小组共同讨论交流中,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其二是对朗读训练的把握。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语文课标也曾指出各个年级段都要注重读的训练。在这堂课上,常老师非常注重“读”的训练,并且将读贯穿到了课的始末,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表达,读中升华。而课堂上的“读”也采用了多中形式的读,反复指导学生在文本语言中进行感悟,读出文中之意,读出文中之情。在处理重点段落时,常老师还注意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比如在指导学生研读“弄脏墨梅图,大发脾气”时,给学生充分自读时间,紧紧抓住“轻轻刮”“慢慢抹”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喜爱。

纵观常老师《梅花魂》,板块分明,层层推进,形式多元。且朗读贯穿整个课堂,学生的体会深刻,常老师能将学生印象深刻的地方及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些都是需要我好好学习的地方。

《梅花魂》教学反思2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读为本”已成为当今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因为朗读是训练、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然而课堂上学生读书次数是多了,但总感觉读书的味儿不浓。走进课堂去听学生读书,发现添字,掉字,颠倒顺序,读破句等现象依然很多。暂且不说那些正在学习的课文有些孩子读不好,就是拿来已经学过的课文让有的学生去读,结果仍不能令人满意,那么教师究竟该如何指导,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呢?最近有幸读了特级教师周一贯的文章《读通课文──阅读教学的底线》,使我豁然开朗,使我对“读通课文”有了更深入地了解。“读通课文”即学生对课文在初读阶段是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之后,达到不错不漏不添不倒(词序不倒)和破句(读破句),能比较顺畅地读完课文。在我的眼前展现了一条通往阅读教学理想境界之路──从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做起,正所谓即积跬步方能致千里。于是我不断地在一节节语文课堂上实践着。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在学生读不好的地方及时引导点拨,正因“浓缩”出来了文中的“精华”进行朗读指导,提高了朗读效率,学生也真正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学生发言明显积极了,有了自己个性化地理解。

课堂上我就是这样指导学生读课文,通过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及时在学生“读错、读倒、读多、读漏、读破”处引导点拨。从而使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精彩的生成”。因为在学生读出问题之处常常暴露出学生某一方面知识的缺陷,这正是最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之处。按学设教,点在学生的需要处,才能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吕淑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从何处来,从一个方面说,来自于教师按学生的‘学情’施教,有的方矢,解决问题”。

周一贯老师在文中谈到:含在语言里的思想感情,需要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才能体味出来,这种语言感受力是通过作者精心遣词组句来体现的。小学生读书信口而出,读出问题处往是言语芜杂的流露。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正是发挥文本言语的示范作用,提升学生言语质量的好时机。就是在这样的点化中,诱发了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现在我班学生的咬文嚼字能力明显提高,自主探究意识也明显增强了。就拿教学本课来说吧,文本内涵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去一定难度,尤其是文中外祖父赞美梅花和中华民族那些有气节人物的一段话,学生更难以理解,但是因为有了第一课时扎扎实实地读文做铺垫,而不是一遍遍去机械重复地读,所以第二课时学生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谈体会,学生的情感在领悟中得到了熏陶。

“积跬步方能致千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上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是关键,以学生为本,学生的读情会因人而异,教师要有效地指导,读通、读透教材才是根本保证。

《梅花魂》教学反思3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与学生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 ……此处隐藏11049个字……作者当时几岁?从哪里知道?――“我”对祖父不理解的地方――作者已经理解外祖父的心――哪些地方体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怀念?……然后也让学生例举人物加以说明,最后出示《中国心》这首歌,教师朗读,学生齐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更受教育。我觉得这里能把歌放出来更好一些,可以使学生从音乐中、从歌词中体会出歌中的内涵。从这节课的教学不难看出来,重点不是很突出,但还是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两个人的教学中,还是没有说明外祖父为什么会在国外,《梅花魂》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文章,所以在教学上要处理好,做到既要突出文章的重点,又要有助于文章情感的变化,使学生能较为完整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这样学生才会学有所得,又能受到思想教育。这只是我的粗浅感受,望指教!

《梅花魂》教学反思13

《梅花魂》这篇课文归国华侨陈慧英所写的一篇感情深刻而含蓄的文章,本文通过叙述外祖父教“我”读诗词而流泪,当“我”弄脏墨梅图而生气,得知自己不能回国而痛哭,临别赠我墨梅图和梅花手绢这五件事,刻画了一位长年飘泊在外,最后葬身异国的华侨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他一片赤诚的爱国之情。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文章,但是对于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又比较陌生,他们可能和文中的我当年一样不理解老人的那份沉甸甸的爱国之情。因此,在学习本文时,我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边读边悟,记录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深入研读体会文章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我让学生找一找文中写了外祖父的几件事?学生找不全没关系,可以让其他学生互相补充,也可以在老师的点拨下找出相应的事件。紧接着我让学生把自己最想了解的事件多读几遍,看看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然后在旁边做上批注,最后全班交流,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句加以体会,老师再适时点拨,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他们也能深深体会作为一名中国人,深深爱恋自己的祖国,却因为年纪大的原因不能回到祖国的那种无限的眷恋之情。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中的梅花精神,体会到这不仅是对梅花坚韧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的精神的赞美,更赞美了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精神,从而体会到外祖父也是一位具有梅花精神的人,他还要引导我也要做一位具有梅花品格的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顺势引导学生气齐读“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接着让学生谈体会,或者生活中,电视上你了解到的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的事例等等。

不足之处,本文中由于对文中“梅花精神”过于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而忽略了对表现外公思乡之情的重要语段的朗读,应该通过朗读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从而达到学习运用。

《梅花魂》教学反思14

《梅花魂》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梅花凌寒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是历代诗人和画家所赞颂的对象,梅花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

这篇文章,重在使学生在阅读中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体会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的能力,在本节课上,我运用“预习单导学”的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这节课的落脚点是:让“预习单”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帮助学生充分地预习课文,学生只有预习好了,课上才会精彩无限。课上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魅力,体验语文阅读的快乐。让课堂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感悟、思考的阵地。

在执教的过程中我围绕课文展开了层层教学,学生们基本上能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深入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开课伊始,我让学生欣赏完梅花的图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在感受老人思乡之情时我主要抓住了老人三次流泪和斥我污梅。在这里我设计了两次想想情景说话。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体会梅花精神时,我主要采用朗读的形式。在指导朗读“做有气节的中国人”之前先让学生谈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图片更加渲染了激昂的气氛为朗读做了铺垫。最后《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缕缕梅花魂,悠悠爱国心,让我们永远铭记梅花魂。

这节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小组讨论的实效性不是很好,发言的同学仍然比较集中,学生的参与面不是很广,课下我统计了一下举手发言的同学只有26人,怎样让那些沉默的同学开口?怎样让所有的同学都积极起来?这是我一直想解决的问题。

2、教师的评价不够积极、灵活。很多时候少了老师的评价,孩子们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怎样让评价更及时、更灵活、更发自老师的内心,这也是我需要努力的改正的地方。

《梅花魂》教学反思15

《梅花魂》是人教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从而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但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不太容易理解,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部分,我在教学中从细节入手,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指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图文片的课件,在教学中分以下几步实施。

1、利用“梅花傲放”的多媒体课件突出教学重点: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梅花的清高的品格后,教师适时地放第一段录像: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竞相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着再出示多媒体图文片(图文片中的背景部分是一幅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写品格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送梅花图”的多媒体课件突破难点:在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当学生深入了解梅花的品格特点后,教师再播放第二段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给“我”墨梅图的动人情景,亲耳听到外祖父对小外孙女说的话,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图、声、乐并茂,学生心中洋溢着对外祖父由衷的敬佩。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深入体会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利用“我的中国心”录像巩固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深入了解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后,教师再播放第三段录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梅花魂》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