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12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1低年级学生口语方面的普遍现象是语言零碎,不完整,不规范,不连贯。如在回答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时,往往只用一两个词代替,意思表达不清楚。为让学生有交流的依据,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质疑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如教《纸船和风筝》一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渲染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小记者,带着问题去采访小熊和松鼠:
小熊,你们不是吵架了吗,为什么还要每天扎一只风筝?
松鼠,看见风筝你为什么哭了?
小熊、松鼠,你们想把什么样的祝福送给大家?
抓住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展开交流,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而且进行了口语交际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的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都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2《纸船和风筝》是一篇童话故事。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反思这节课的成败,我想,无论是在实践新的教学理念,还是在注重语文训练,我都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成功之处在以下几点:
1、符合低段教学要求,字词学习落实到位。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我在教学飘和漂时,将区分这两个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孩子们因为有了前面知识的积累,马上发现了这两个字的不同,有的说:我发现飘和漂这两个字都有一个票字。有的说:我发现第一个漂和水有关,第而个飘和风有关。于是我随机结合具体的语境,出示句子:体会了飘与漂的不同含义。
2、充分利用简笔画,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在教学《纸船和风筝》这课时,孩子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后,为了更好地让孩子理解山脚和山顶,我便在黑板上简单勾画出他们的位置。孩子们兴趣高涨,学得主动,效果很好。
3、入情诵读,层层感悟。
(1)、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抓住了文中的几句重点句A、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荡的风筝B、如果你愿意和好)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2)、教学中抓住矛盾,体验情境。
如抓住乐坏了他们再也看不到纸船和风筝了等语句,抓住矛盾,体验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拓展延伸,互送祝福,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环节,孩子们随着音乐把祝福的话和小伙伴们分享,每个孩子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他们乐于展示自己,他们更懂得关爱伙伴,他们的个性健康地发展。
但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
(1)、课堂教学设计得太满。可能出于向学生们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流程,不影响完整的故事情境的考虑,我的教学安排过于饱满,使得最后很多环节没能充分展开。也因此时间分配不合理,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前松后紧。
(2)、面对低年级孩子,语速我也应该适当放慢。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3上周五,我在学校多媒体教室上了一堂公开课。课题是〈纸船和风筝〉,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它讲述的是发生在小熊和松鼠之间的动人友谊,小小的纸船和风筝是是它们友谊联结的纽带。为了上好这堂课,我提前一个星期备课制作课件,但是上完之后,还是有颇多遗憾之处,反思如下:
一、发挥音乐作用,创设课文情境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学生的朗读,不论是个人朗读还是集体朗读,那童稚而又充满感情的书声令我欣慰也让听课的老师惊讶。这得意于平时的朗读训练,也与课堂上音乐的作用分不开。教师选到合适的曲子,让音乐领着孩子们用心去感受课文,用情来表达自己。整堂课,老师和学生就在悠悠低回的乐声中如痴如醉。
二、有待改进的地方:
1、教学流程没有烂熟于心
首先我得承认,这篇教案的底稿不是我设计的,而是网上下载的,尽管后来做了一些修改,但毕竟不是自己孕育出来,因而它在我脑子中的印象并不是十分清晰。课堂上我因此而紧张,过渡语说得不够自然连贯。
2、课件制作过于简陋抽象
课件我是用最简单的powerpoint做的,只有文字音乐和少量图片。在课的结尾如果有一幅表示小熊和松鼠和好的生动画面出现在大屏幕上,学生看着画面会说得更精彩。那样的话,结尾将掀起一个小高潮,使这堂圆满结束。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4《风筝和纸船》是一遍可爱的童话故事,课文浅显易懂,却又能在浅显中让孩子都明白一个道理,即:要珍惜友情;当我们的友情产生裂缝时,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中,我把课文分成了两个大的部分来学习:第1至6段为第一大段,讲述松鼠和小熊因为风筝和纸船成为了好朋友。在这段中,我主要抓住了一个词:“乐坏了”。小熊得到松鼠的纸船乐坏了,松鼠得到小熊的风筝也乐坏了。我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时候你是“乐坏了”的,大家能总结出来就:在自己特别高兴的时候会很乐。那么我们说乐“坏”了的意思是真的“坏了吗?”引导大家得出答案:乐坏了是非常非常乐,在这里用的是夸张的手法。接着让孩子们一起来回答,松鼠和小熊乐坏了的原因是什么呢?大家都能说出因为他们得到了对方的友情,非常高兴。再进行提问:你有没有这么美好的友情?你帮你的朋友做了什么?你给你的朋友留下了什么美好的回忆?同学们都似有所悟。
第7至11段为第二部分,讲述松鼠和小熊在产生分歧后能与对方和好,他们又成为了好朋友。这段中教学中,我也抓住了一个词:“难过”。小熊很难过,小松鼠也很难过。用这个词语说明他们的心里非常后悔没有好好把握友情,希望和对方重新和好。所以学生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小熊把风筝扎好后挂在高高的树枝,为什么松鼠把纸船折好后放到高高的屋顶。接着引导孩子思考:当朋友间闹了别扭的时候你会不会主动提出和好呢?你更喜欢课文中的谁?孩子们找到了答案,他们都喜欢能主动提出和好的小松鼠。所以当松鼠看到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时,他不是开心地笑了,而是高兴地哭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友谊又回来了。通过这一次之后,大家都会知道闹完别扭后的心情是多么的难受,以后不会轻易和朋友闹别扭了。
课文讲解完后,有孩子一连提出一大串的问题 ……此处隐藏4082个字……化为线索,让学生读课文,体会他们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纸船和风筝对他们情感的变化所起的作用?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们细读课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比较好,这可能得益于复习环节的趣味性设计、学习内容不同于课文的呈现方式,问题的设计还是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深入研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设置感人情境,给学生情感熏陶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课件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音乐的运用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特点,课文七至九自然段写了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是情绪忧郁的部分,课件播放较为悠伤的乐曲,课文最后小熊和松鼠重归和好,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渲染,使学生充分感受友谊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这些音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二、入情诵读,层层感悟
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
1、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了文中的几句重点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2、教学中抓住矛盾,体验情境。如抓住乐坏了他们再也看不到纸船和风筝了等语句,抓住矛盾,体验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了不好意思的含义。另外,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又是发展语言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在教学中将读贯穿教学始终,采用了自读、范读、读中思考、读中体会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一步走向文中两个小动物的情感世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走进孩子,肯定成长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师生都是以平等生命体的身份出现,自由地交流着自己的感受与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共同推进课堂教学的进行,一起让生命共同成长。对孩子由衷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采用鲁迅的拿来主义,为课堂所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这节课中也有不太理想的方面,引起了我的思考。
1、语文工具性的细节体现不够。除了一些说话想象练习外,为了使学生能对语言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可以进行仿说练习,如:还是却句式的学习中,就可以让学生用它说几句话,指导朗读会水到渠成。
2、文本价值的把握不够到位。本文的文本价值应体现为让孩子乐于交友,并宽容地对待友谊。但这个主题体现得不够明显,是整堂课教学的一个不足之处。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11《纸船和风筝》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课件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把“读”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了文中的几句重点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读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读出了意,读出了形,读出了情,读出了味,把课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是低段孩子不太容易做到的。我在教学中抓住情境体验。如抓住“乐坏了,祝你幸福”等语句,通过问题“你在什么时候感到幸福,你吵架后有什么心情”让学生体验情境,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思想和心情。
在小熊和松鼠吵架的时候我还配上了音乐,让学生体会好朋友吵架时难过悲伤的心情,范读后再指导学生读得慢一些,悲伤一些,学生读的感情效果就会好很多。从而感悟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学会容忍和谅解别人。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12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使学生把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好地服务于本课内容的学习,我从多个渠道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激发求知欲的多种情景,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找出知识联系,大胆添加部分教材。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结构,知识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教学时不能只着眼于本节课的教学,而应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知识系统。比如导入时我大胆运用新旧知识的迁移,通过出示复习题: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达标学生的人数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回顾分数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然后把问题由“几分之几”改成“百分之几”,从而迁移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应用除法计算,即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来解答。这样编排后为“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作了铺垫,实现了知识的链接。
2、找出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
为了更好的理解“达标率“、”“发芽率”等的意义,我采用从什么率上理解是求部分量占总体数量的百分之几。在具体教学时,我利用点拨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贯通于整堂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学生从前段时间自己学校统计的体育达标率引伸到课本上所说的达标率;从实际生活、生产和自身的学习中联系到段考的及格率、农作物的发芽率、产品的合格率、小麦的出粉率和学生的出勤率等有关百分率的问题,使学生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说明发芽率对于农民种田是十分重要的。农民伯伯需要根据发芽率的高低来选择种子品种和决定播种面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了学生害怕学习应用题的心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新知。
3、挖掘训练空白,及时填补教材。
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也考虑了学科、时间等因素,留下了诸多空白,我们使用教材时,要深入挖掘其中的训练空白,及时填补教材。比如复习导入和巩固应用部分,我就挖掘出了教材中的训练空白,让在学生复习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破难点,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多个角度考虑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中,我认为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把握不准,不能完善、精确地做好时间的分配。二是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在求百分率时别忘了乘100%。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地对待每一节课,深入反思,争取升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