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苹果》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26 10:48:03
《分苹果》教学设计

《分苹果》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苹果》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苹果》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和教学活动中认识10的组成,并初步理解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善于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探究知识:10个苹果别放在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

自主探究知识: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10个苹果

学具:自带数量是10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学校来了很多的家长和老师来看我们上课呢!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它不能来,但是让罗老师带了一道题来考考你们呢!

教师出示实物一袋苹果共10个,你们看这是什么?猜共有几个?(生猜。)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数完后,师:机灵狗让我带来的题目是,把这10个苹果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指名学生上来分,师:他把10分成了几和几?生回答,教师板书。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二、实践操作:

小组合作,把想到的方法都写出来好吗?

活动要求:4人一个小组,小组长分配任务,有想办法的、有操作的、有记录的,比比哪组合作得最默契,分的方法多。

教师巡视。找两个小组的作品上台展示。

三、汇报分的情况:

先展示没有按顺序分的,再展示按顺序分的。学生说一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引出:按顺序分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数学需要有序思考。

四、理解10的加减法

师:你们分完了,老师也想分一分。老师把10个苹果分成了1和9,你想到了哪些算式?生口头汇报,教师板书。1+9=10、9+1=10、10-9=1、10-9=1

说一说1+9=10这道算式里,1表示(左边有一个苹果),9表示(右边有9个苹果),10表示(一共有10个苹果)。10-9=1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渗透整体与部分的思想。

你们看,老师又把10个苹果分成了2和8,你能像刚才那样列两道加法,两道减法吗?

……

师:你们解决了机灵狗出的难题,机灵狗说我们班的孩子真了不起,它很佩服你们呢!

五、课间手指操

师:孩子们,其实我们身上就藏着有10,你发现了吗?请伸出你的两只小手,跟老师说:

一只手,两只手,

一共十个手指头。

弯下1,还剩9;

弯下2,还剩8;

……

玩手指,学数学,

你说奇妙不奇妙?

真奇妙!

六、机灵狗爬台阶

师:就在我们刚才在玩手指的时候,机灵狗的肉骨头给一只老鼠搬走了!它把机灵狗的肉骨头搬到哪去啦?(楼梯上)我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几级楼梯?(10级)

机灵狗能不能夺回自己的肉骨头呢?它出发啦!

机灵狗爬了一级台阶,还有几级?(9级)用算式表示是(10-1=9)

学生说出算式后,背景音:加油!还有9级!

机灵狗爬了2级台阶,还有几级?

……

机灵狗凭着自己的努力夺回了属于自己的肉骨头,它可高兴啦!

七、小猫钓鱼

我们再来看看,机灵狗的好朋友小猫,它又在干什么呢?(钓鱼)

师:池塘里原来有多少条鱼?(10条)

接着课件显示被小猫钓走了一部分(不看见),还剩下一部分(看得见,能数出来)。才被小猫钓走了几条?你是怎样想的?

八、猜猜罗老师的手机号码。

你们知道罗老师的手机号码是多少吗?做完下面的题目,把得数按顺序排起来就是老师的手机号码啦!

10-9=

10-7=

10-3=

10-1=

10-2=

10-8=

8-7=

10-10=

8-8=

9-6=

9-8=

学生完成后,集体汇报。师:你们真能干,凭自己的本事,知道了罗老师的电话号码。以后同学有什么事就可以打这个电话给我。

九、小结:

师:把今天数学课上有趣的事告诉爸爸妈妈或同学,然后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编成算式明天过来考老师,或者考同学好吗?

教学反思:

《分苹果》这节课我从学生所熟悉和喜欢的机灵狗没有来参加我们学校的家长开放日,它拜托罗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道难题出发,引出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这一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动手分一分的需要,在无意中产生了学习10的分成与加减法的动机和兴趣,学生边操作边记录,让数形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感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玩数学、体验数学”。

另外我还在整堂课中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设计了“玩手指”“机灵狗夺骨头”“小猫钓鱼”“猜罗老师的手机号码”等游戏,带出了多种有效的练习,使学生在饶有兴趣中逐步提高计算技能。

《分苹果》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2、让学生看懂图意,明确两次分苹果的不同要求。3、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体会等分的不同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如何对发散性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手段:

主题图,小圆片或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

(出示图片)小熊想让大家帮它分苹果,我们一起来,好吗?生:好。师:谁能说出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生: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子放几个?生:12个苹果,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教师板书问题)

二、问题探究

1、解决第一个问题: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子放几个?师:你能用小圆片表示苹果分分吗?看谁分得最快。分完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学生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开始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师:你是怎样分的呢?生:把12个苹果分成4堆,每堆3个,3个放一盘,这种分法最快。生:先往每盘里放2个,再往每盘里放1个,每盘就是3个苹果。……教师给予评价鼓励。

……此处隐藏7378个字……,给图起名字——数数几条小鱼——提出图中有关10的加减法问题并解决。

5、找一找

找老师要送给大家的礼物:学生做题卡的题,把得数按顺序连起来后发现是一个电话号码。(老师的电话号码)

四、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

说说你学习了什么?

在儿歌中结束课程。“分苹果(10的加减法)”

《分苹果》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体会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2.通过独立操作(小数目的平均分)与合作交流,发展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教材一开始就呈现学生最熟悉的实际情境――分苹果,引导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形,再结合“小熊分苹果”“小松鼠分松果”“小兔运萝卜”等情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比、概括,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形,以及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44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而另一部分来自农村,所受到的学前教育较差,但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走上正轨,学习差距不太明显了。

〖课堂实录〗

(一)激活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的兴趣

师:看,谁来了?

生:智慧老爷爷。

师:智慧老爷爷不但来看同学们,还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把12个苹果卡片很整齐地贴在黑板上)智慧老爷爷要求: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咱们班最爱吃苹果的四个同学。怎么分?

(生动手分一分。)

师:你怎么分得这么快?

生:我用“三四十二”的乘法口诀,就知道每一个同学分得三个苹果。

师:用乘法口诀来帮助我们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这个办法好,值得大家学习。嘿,老师刚把话说完,机灵狗不服气了,它说:“这不就是昨天学过的平均分吗,我这里有一个难题,你们敢和我挑战吗?”(师边讲边把机灵狗贴在智慧老爷爷的旁边,机灵狗的问题是:“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先独立思考或具体操作,再进行全班交流。)

生:可以分6盘。用12根小棒代替苹果,每次取走2根,取了6次就全部分完。

生:我是想到“二六十二”这句乘法口诀,知道可以分6盘。

师:(小结)机灵狗提出的新问题,实际上也是平均分,因为每盘放的苹果是同样多的。所以,平均分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平均每盘放几个”,一种是“平均可以放几盘”。

(二)提供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1.小熊分苹果。(第34页试一试第1题)

师:小熊最佩服智慧老爷爷了,因此它向智慧老爷爷学习,把家中吃不完的10个苹果拿来了,要分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同学们愿意帮助他吗?(投影出示:(1)如果每2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2)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或动手操作,教师指定一名学生把答案填写在投影卡片上,再展示,并请他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提倡并鼓励学生尝试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2.小松鼠分松果。(第35页第2题)

师:小熊回到动物王国后,夸同学们聪明,已经学会分东西了!可小松鼠听了,不服气,它给我们送来难题,你们能猜到是什么难题吗?(出示小松鼠采松果的挂图,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然后投影出示:(1)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2)有六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让学生独立解答,把结果填写在书上的方框内。汇报交流时,用乘法口诀计算松果共有18个的,给予表扬;进而还会用乘法口诀解决平均分问题的,给予肯定和鼓励。)

3.小兔运萝卜。(第35页第3题)

师:同学们,动物王国里的孩子们可佩服你们啦!它们开始向你们学习,看,(出示教材第35页第3题“小兔运萝卜”的挂图)这六只小兔子用课余时间,帮助农民伯伯收萝卜呢!它们费了好大的劲,拔到12根萝卜。唉,它们怎么一个个愁眉苦脸的,好像遇到了什么难题,那是什么难题呀?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的问题,让他们独立解决,再利用这个具体情境,想一想还可以提出哪些平均分的数学问题。)

《分苹果》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4—35页《分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过程。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发散性、开放性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具准备:课件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今天,欢欢请小朋友们做客,她准备了一些苹果来招待小朋友(课件),她请的小朋友有北北,京京,迎迎。你你。看到这幅图和听了老师的描述,你知道欢欢是怎么样招待小朋友的吗?你能用含有数字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吗?

二、操作探索,体会新知

(一)、出示课件:欢欢准备了四个盘子,想想平均每个盘子能放几个?

1、学生独立思考。

2、说一说方法,并汇报结果。

(二)、出示课件;每个盘子放两个,可以放几个盘子?

(三)还可以怎样分呢?

学生讨论出不同得分法,摆出自己喜欢的方法,并用平均分得语言叙述出来,同时课件演示可能出现得分法。

小结:

从帮欢欢分苹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在分的过程中你是否有比较快的方法?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方法。(概括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动手尝试,巩固新知

(一)、个人尝试(第34页的"试一试"第1题)

1、学生看题,说题意。

2、口头解答。

3、课件演示订正。

(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第35页的"试一试"第2题)

1、学生看题,动手分一分。

2、用语言叙述平均分得方法。

3、师适当引导,学生间交流好的练习方法。

(三)、尝试探索(第35页的"试一试"第3题)

1、学生看题,说说题意。

2、小组合作,提出不同的问题,试着解决。

3、集体订正,给予及时的评价。

(四)、灵活伸缩(第35页的"试一试"第4题)

1、看图说一说:图上有多少名学生?他们是怎样排队的?

2、与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一摆,思考:还可以怎么排?用平均分得语言叙述出来。

3、汇报结果。

四、课堂小结

(一)、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想把你学到的哪个知识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

(平均分的方法很多,但是无论哪一种分法,分得的结果每份同样多。)

(二)、延伸

数一数本班的同学一共有几个,除了我们现在的这种排法,还可以怎么排?

《《分苹果》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