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 》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江之歌 》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江之歌 》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音乐鉴赏《长江之歌》,这是第二单元影视音乐中的一首欣赏曲目。
一、说教材
教学目的:
1.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2、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学唱《长江之歌》
教学难点:
1、《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由王世光作曲,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它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歌词采用拟人的手法,将长江比作为一位伟人,这样的比喻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不难理解的,它不止是在歌颂长江,更是献给祖国母亲的颂歌。
二、说教法
本单元以鉴赏活动为主,结合聆听音乐作品的分析认识活动,学习探究音乐要素的内涵及其所发挥的艺术作用,引导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鼓励学生自主性得探究性地参与学习,采用比较法,练习法,启发联想,分段教学法。
三、说学法
要鼓励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得参与学习,许多文字内容,学生有能力自学。怎样欣赏音乐的相关知识,可在学生认识实践活动中加以提高,在前后对比中认识,在学习名人格言和本课导言中认识。并大胆的演唱歌曲,从中感受和体验下歌颂祖国的爱国豪情。
四.教学程序
1、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聆听一段音乐片段《龙的传人》(老师演唱),你们知道歌曲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对了,这首歌曲主要是在赞美咱们的母亲河“长江与黄河”。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感受另外一首赞美长江的歌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页《长江之歌》。
2、教学过程
(1)(初听)首先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去聆听这首《长江之歌》吧。(提示:听完以后,请你们谈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介绍《长江之歌》背景:
《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风格的进行曲,是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歌曲气势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波澜壮阔、曲折回转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长江的雄浑、壮丽,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的结构。(让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的介绍).
(3)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
(打开投影仪,放下银幕,打出“万里长江图”投影片)。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流经九省二市,最后流到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4)作品欣赏
①完整的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②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③复听歌曲,听前提出问题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5)知识点:
讲解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的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6)作品分析:
①此曲典型的音乐创作手法采用了音乐素材的重复与对比,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对比变化给人一种新鲜感,通过段落,句法,节奏的平衡和变化。
②此曲为大调式,单三部曲式。A+B+A`+尾声的结构。A段是对长江丰采的描绘,B段是对长江力量的阐述,细腻、柔和,力度;波澜壮阔(高潮)具有推动力。A`段是对长江的歌颂和赞美,除第二句末略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A段的重复。尾声运用歌曲开头的动机“3 4 5”发展而成。是对长江依恋与赞颂之歌的进一步抒发。
(7)学唱歌曲,本课的重点。曲中长音有二拍、三拍、四拍,要求划拍视唱,严格唱准各音符时值。根据结构分段练习。
(8)接下来我们完整的聆听全曲(提示:在听的过程中,用“亲切、热情地”声音演唱主要声部,感受歌词的大意。鼓励同学大胆的演唱)。
3、课堂小结:
在九八年的夏天,我们经历了一场战斗。“敌人”就是长江。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滥砍乱伐,随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让人们尝尽了恶果,同学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我的说课完了,由于时间仓促,有不足的地方请评委老师指出,
并加以改进,谢谢!
《长江之歌 》说课稿2一、说教材
《长江之歌》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二、说学情。
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此处隐藏14972个字……导学阶段:(1)教师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2)学生汇报他们搜集的有关长江的资料。(3)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一些有关长江的资料,并讲解。(4)自由诵读课文后共同学习本课的生字词。(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说长
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然后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见解,教师点拨。(6)全班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7)教师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学生跟唱。
应用评价阶段:分为课堂小结、课中交流和课后背诵并学唱《长江之歌》三个方面。特别是课中交流,教师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大胆表述对课文的理解。
六、说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长江——母亲
(赞美、依恋)
《长江之歌 》说课稿10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与各位老师分享一下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长江之歌》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节的第三首歌,是一节鉴赏课;采用的是领唱与合唱的方式进行演唱;旋律出现琶音、大跳;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与歌颂,体现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长江”风貌简单的了解,并通过歌曲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二、说学情
其次,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仅仅对教材了如指掌还是不够的,只有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最有效的事情;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并结合新课标理念,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长江之歌》的学习,感受自然的美好壮观,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小组讨论等方法,了解歌曲背后隐含的故事,以及表达的深刻情感。
知识与技能:说出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并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的设立,以及对教材与学情的整合,我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混声合唱的基本技能,演唱主旋律。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以及歌曲中的音乐特色。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本堂课我主要采用讲解法、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学习与交流。
六、教学用具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七、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环节,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教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是一半,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我采用视频导入方法,我会先播放“母亲河”黄河的视频,并提问学生:视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想象到什么场景?学生通过观察视频与日常经验的总结,可以回答出:给人一种雄伟、壮丽、澎湃的感觉;想象到中华英雄儿女不畏艰险、勇敢与恶势力斗争的场面。
由此,引入到我国另一条历史长河“长江”的学习,感受一下“长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巩固之前学过的知识内容,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
第二部分:探究学习,新课教授
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进行学习。
活动一:聆听音乐
初次聆听,我会设置问题: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进行自由回答;之后我会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为热情、激动、亲切地;给人一种壮阔、震撼的感觉。
再次聆听,我会顺势接着设置问题:歌曲的演唱形式什么?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方式?学生思考回答;我总结为:采用领唱合唱的方式,“一领众合”的方式进行演唱;这样设置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作者以及人物的情感。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对歌曲的整体风格特点初步了解,捕捉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活动二:学习歌曲
首先,我会进行弹琴,组织学生发声练习,并提醒学生用圆润、优美的声音进行发声。
其次,我会与学生一起演唱歌谱,在演唱的过程中,请学生思考:歌曲中有哪些音乐元素?又分别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自由回答;我总结为:旋律中出现琶音、大跳等;琶音的作用是:营造一种坚定、跳跃的感觉,间接描绘长江水流的特点、以及感觉;旋律中出现大跳,主要是通过旋律的起伏突出人物的情感。
最后,我会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思考:歌曲表达人物怎样的情感?学生听过对歌词的研究与音乐的结合,可以回答出:歌曲通过对长江雄伟、壮丽的赞美与歌颂,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与爱国之情。
通过这样具体、循序渐进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系统的学习歌曲,了解欣赏时,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活动三:演唱歌曲
首先,我会请学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并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歌曲?学生通过将歌曲与情感的结合,可以回答出:用坚定有力、稍显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然后,我会请学生推荐代表进行领唱,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循序渐进的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音乐知识的学习,发散思维与想象力,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聆听歌曲《黄河颂》,与《长江之歌》进行对比欣赏。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四部分:课堂小结,点题升华
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
我会提问学生,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内容?学生针对歌曲,进行总结分析;最后我会进行总结,并呼吁学生热爱生活与大自然,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热爱生活。
对于本节课作业的设置上,我会请学生课下搜集一些关于“长江”的有关内容,下节课进行交流学习。